第1部分(第1/4 頁)
“拱豬行動”?
對,就是“拱豬行動”,即把你的存款從銀行裡拱出來。拱出來幹嗎?讓它們變異成“雞”、“牛”、“馬”和“羊”等。同時對於另一部分有必要關在銀行的“小豬”,則透過合理的存款組合把它們養肥,多生小豬崽。
為什麼說存款是小豬呢?因為銀行存款安全穩重、不好運動,就像一群懶惰而乾瘦的小豬。同樣,雞、牛、馬和羊代指各具特點的債券、股票、基金和外匯等。
為什麼要把“小豬”從銀行裡拱出來?“小豬”在銀行裡,儘管不會亂跑且可隨時取用,但往往因為你不細心照料它們,只索取不培養,任其自生自滅,怎麼能長得膘肥體壯?這簡直就是活活地把自己的一座金山變成了一座死山。因為錢天生具有繁殖功能,利息就是明證。銀行拿了我們的錢去借給別人花,自己掙高利息,卻只給我們這些真正主人很低的利息,比如一年存款的利率扣完稅後不到1。6%。而去年一年物價就漲了3。2%,是其兩倍多,因此可以說,我們已進入負利率時代了。通貨膨脹也使我們的錢越來越不值錢。很多的時候,把一頭豬的錢擱在銀行裡,過了一年,說不定就只能買一頭更瘦的豬了,甚至只是一頭羊而已。這樣,你心甘情願嗎?至少,我相信許多人是心不甘情不願的。
但是,為什麼還是有許多人把自己所有的錢放在銀行裡呢?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我想不外乎四種情況。一是本錢不多,認為再怎麼折騰也多掙不了幾個錢;二是你錢太多了,再多點也無所謂;三是絕對不能虧,這或者是因為天生心臟脆弱,或者是因為以前嘗試過其他的投資被虧怕了;四是不知道如何投資。
其實,前兩種情況都和想象中的“低”投資收益有關。現在,我們假如你有1萬元,看看不同的投資方式與活期存款的收益差異。
存三個月定期多得20元,一年就是80元,你也許覺得少;而如果存完三年定期,可多得432元,你也許還是覺得少。
假如你每年掙5%,而5%一般人只要不太貪,見好就收,注意控制風險,稍微留點心就不難做到。這樣,一年多得超過440元,三年多得1300多元,不少了吧?假使算上30年,就多得超過3萬元。
而如果你本金是5萬元,每年掙5%,30年裡可多得20萬元。此投資收益,日積月累,積少成多,你不會說還不能讓你動心吧?
至於第三種情況說的以前嘗試過其他的投資被虧怕了,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完全沒必要,人總是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前進的。投資不是手到擒來的事,也沒有常勝將軍,只要學習嘗試,注意控制風險,早晚會嚐到投資的美味。
接下來就是,怎麼“拱”?麻不麻煩?這也就是上面說的第四種情況。而現在你手上這本書正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與時下充滿專業術語的投資理財書不同,本書用講故事的形式,以民間傳說中的善財童子拜訪財神的十二個弟子為線索,逐篇介紹了存款、國債、股票、基金信託、保險、房地產、期貨期權、外匯、黃金貴金屬、收藏品、實業和健康等十二種投資品種,既可以單篇閱讀,而總體又渾然一體,自成體系。開篇介紹了投資的“金三角”,它是一切投資的前提和基礎;而後財神的十二個弟子又分別是中國民間的十二生肖,具體全部取自家喻戶曉的《西遊記》。在書中,作者巧妙地提出了每種投資品種具有不同的財性,也就是賦以投資品種以生肖的性格,比如債券定期支付利息,如下蛋的老母雞;而股票會分紅,像擠牛奶;基金就跟千里馬一樣,選好後騎上去就可以了等等。
不要想當然地認為這些品種投資起來很複雜,其實不復雜。比如基金就號稱是“另一種活期存款”,基本可以保證你隨用隨取;而股票、債券等同樣方便快捷,而且隨著金融體系的發展和完善以及科技的進步,只會越來越方便。
同樣,你還可以透過其它一些有趣的比喻、故事和例子,明白每個金融品種的本質,知道它為什麼產生、如何運作以及又是如何投資獲利的。比如透過蹺蹺板的比喻,你可以很形象地明白債市和股市你跌我漲,你漲我跌的關係。當然,你還可以看到黃金就像一個富有叛逆性的小孩的描寫。
實用性更是本書的一大特點,這也是有別於其他書的重大特點。書中的12種投資品種都是普通投資者可以直接利用的,投資竅門可以為你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透過它,你可以知道一般通用的存款組合是什麼樣的;知道投資股票應注意什麼;在什麼時候買基金最合適,甚至還可以知道如何養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