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中老年組合的保健功能是:補充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葉酸及鈣,鐵,鋅,硒。
這三種黃金搭檔產品組合各自功能不同,廣告的訴求點也有差異,針對青少年、婦女和老年人的營銷策略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黃金搭檔一下子推出覆蓋三個人群的三種產品,在廣告宣傳上就不能“集中火力”,保持一個統一的訴求點。2003年初,黃金搭檔在上海投放的報刊廣告中,連續三期報刊廣告標題分別是《黃金搭檔:對孩子很有效》、《黃金搭檔:打造美麗和健康》、《黃金搭檔:對中老年人很有效》,三個廣告加在一起,會讓讀者覺得這個產品像是個包治百病的“萬金油”。2003年已經不是1999年腦白金推出的時候了,經過數年間軟文、廣告的轟炸和媒體對此的批判,以及資訊渠道多元化,使消費者的分辨能力大大提高了。一旦消費者對某個產品有了“萬金油”的印象,這個產品的形象就已經大打折扣了,這自然會影響到消費選擇。
實際上,上面兩個原因雖然對於黃金搭檔的推廣都有影響,也都被眾多“營銷專家”反覆論證,作為黃金搭檔推廣不利的“敗招”,但黃金搭檔未能獲得想象中的火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史玉柱過高估計了中國維生素市場規模。
早在1998年,史玉柱在廣州就曾對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說過:“西方國家保健品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史玉柱選擇維生素產品,正是遵循這個思路作出的選擇。黃金搭檔軟文中,一份證明中國維生素市場巨大的宣傳材料舉出的證據是:美國保健品市場中,維生素產品佔據了2/3;在青島健特生物與瑞士羅氏維生素公司簽約的新聞稿中,一開頭就強調:“維生素是西方國家居家必備的保健品,每日補充維生素是大多數西方人的生活習慣。在全球,維生素是一個幾百億美元的大市場。健特藥業與羅氏維生素公司的‘親密接觸’將預示著維生素領域‘中國版塊’的崛起。”
關於美國維生素市場的描述和中國維生素市場的未來空間,都是事實。按照惠氏-百宮製藥有限公司2003年初提供的研究資料,維生素在美國消費者中的滲透率是67%,而這個數字在中國是5%,中間62%的差距就是史玉柱的想象空間。
但在吃到62%的差距之前,黃金搭檔不得不面對維生素產品滲透率僅為5%的市場現狀。
那麼,這個市場有多大呢?
根據惠氏提供的研究資料:按照產品出廠價格計算,當時中國維生素市場的總量大約在每年3�5億~4億元人民幣,即使按照市場銷售價格計算,這個市場也不過在6億元左右。
更為重要的是,擁擠在這個6億元市場中的還不止黃金搭檔一家。2003年被史玉柱認為是“黃金搭檔”成敗的關鍵年,而直到2002年底,維生素市場的勢力割據是:百時美施貴寶的金施爾康佔了35%~40%的市場份額,約為2�4億元人民幣;惠氏的善存片以17%~20%的份額位居第二,約為1�2億元;老三是21金維他,佔據了10%~12%的份額,即7000萬元左右。此外,市場上還有維存、成長快樂、寶力維等品牌。這樣一來,總共6億元的市場,可能給黃金搭檔留下的只有1個多億的空間。
當然,史玉柱選擇黃金搭檔的時候,看中的是未來的發展。惠氏-百宮製藥有限公司透過研究發現,2002年中國維生素市場的增長速度是15%~20%。這似乎是一個可以讓史玉柱振奮的數字:如果今後每年都按照這個速度增長下去,中美之間5%對67%的維生素滲透率差距還是有望迅速消除的,一個大市場就會出現。
然而,即使是作出上述統計的惠氏也不敢持過於樂觀的態度,維生素產品的負責人認為,“由於中國人和美國人在飲食習慣、文化和飲食結構上的差異,我們認為維生素產品在中國市場不可能達到像美國市場那樣的規模。我們估計維生素產品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上限不會超過50%。但我們也不知道達到這個滲透率需要多長時間。”
現實的市場空間只有這麼大,黃金搭檔的市場啟動資金卻不少。根據國內一家權威廣告監測機構對全國47個城市的429家媒體黃金搭檔廣告的跟蹤監測資料,2002年1至11月份黃金搭檔投入的電視廣告,按照“刊例價”(也就是電視臺給出的報價)計算為3�8億元,儘管實際的廣告價格會比報價低很多,但也會在億元規模。2003年,黃金搭檔投入大規模廣告啟動市場,所花費用,又比2002年高出了不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