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部分(第3/4 頁)
……”他喜不勝喜,一時忘形,將壓在屁股下面的腳,移到了前面,手搭在大腿上,眼睛不離戰報,口中嘖嘖出聲。
一般人看不出這戰報的關鍵所在,會以為此戰之所以能夠大勝,運氣佔據多數。他卻是知道,在戰場上運氣就是實力的一部分。
若不是杜荷採納了薛萬徹的計策,若不是杜荷用人穩妥,若不是杜荷防守的漂亮,若不是杜荷殺手鐧藏的巧妙,若不是杜荷的果斷追擊,就不會有夜襲敵營,更不會存在襲營勝利,當然也不會存在之後的大勝。
這一切的一切,又豈是運氣能夠解釋的?
為大將者,關鍵不是發揮一個人的力量,一個人的智慧,將全軍的智慧聚集起來,那才是真正的將帥。
在這一戰中,杜荷採納良言,用人適當,勇而有謀,決斷果敢,無不體現出大將之風。雖然經驗擅有不足,但毫無疑問若干年以後,他將會成為大唐的擎天玉柱。
他再次將目光落在戰報上低嘆道:“攻的漂亮,撤退的及時……都是少有的虎熊之將,可惜啊可惜,若非你背棄朕,今日就是你揚威之時了。”
他為杜荷取得勝利而感到高興,但想起侯君集心中就難以釋懷,臉上的表情,隨即而變。
在下手的魏徵忍無可忍,“陛下……”
聽到魏徵語氣加重,李世民猛然驚覺,像老鼠見到貓一樣,收攏了多餘的表情,忙將腳縮回在了屁股下面,標準跪坐,尷尬一笑道:“北方傳來戰事,我軍朔州道行軍副總管杜荷在對陣叛將侯君集時,用兵果斷,首戰告捷,殲敵三萬餘,朕一時高興,魏愛卿就不要過於計較了。”
“前線獲勝,固然可喜,然作為帝王,當為天下表率……”魏徵對主公的抱怨充耳不聞,面沉如水,“陛下,今日還好只是屬下在此,否則這等不合禮法之舉止被人看到,將會落人話柄,說陛下行為不端……”
李世民心中嘀咕:“除了你這老頑固,誰敢老抓著朕的這些小毛病……”這話雖如此說來,但他卻不敢有任何表露臉上,舉手投降道:“好好好,朕知錯了,多謝愛卿指點,朕改,朕改……”
他怕極了魏徵的長篇大論,忙低頭示好,心中卻是無奈之極。自己好動,不習慣跪坐,可偏偏魏徵中規中矩之極,因此每次面對他時都必須一絲不苟,不然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說道。若是別人,他早就想方設法,將他調離的遠遠的,奈何這魏徵在政治上的見解獨特,滿朝文武,無人可比,是自己不可或缺的智囊,離不開他。每逢跟他在一起,都有種畏手畏腳的感覺,就像以前在外頭闖了禍,不敢見爹孃一樣。
魏徵靜靜坐在對面,他今日來是為了立儲一事。侯君集叛唐,天下震動,太子李承乾也因此受到了波及,貶為庶民,國無儲君。
在文士眼中,一個國家不許沒有君王,也不許沒有儲君。魏徵作為頑固派的魁首,當仁不讓的入宮勸說李世民早日擇儲。
李世民說東道西,與魏徵打起了太極,並無立刻擇儲之意。
魏徵頑固擅辯,但李世民一身太極的本事,打的是如火純清,滴水不漏。便是魏徵,也勸說不動。一時間,場面有些僵硬。
此時前線戰報的傳來,正好打破了這個僵局。
魏徵道:“前線戰局傳來,固然可喜,但是依舊存有不小的憂患……”他長於政治,軍事謀略,遠不如房玄齡、杜如晦,但並不代表他就是軍事白痴。比之一般將校,尤勝一二。
“侯君集此敗,歸根究底,還是在於放了輕敵之故……今日他敗,但並未傷及筋骨,捲土重來,威勢更勝。”
面對魏徵的這番評價,李世民深以為然,侯君集在與杜荷對戰的時候,並沒有任何的放水,他們之間確實打了一場精彩激烈的攻防決戰。說侯君集輕敵,在於戰前。
面對杜荷三萬的先鋒軍,侯君集立足未穩就展開攻勢,顯然對於杜荷這位後生估計不足,從而衍生了各種弊端。
若他能夠先穩住腳跟,然後決戰,絕不至於有此番之敗。
李世民瞭解侯君集,經過這一場敗戰的洗禮,侯君集會正視的將杜荷視為自己的敵手,全力以赴。這時候的侯君集才是真正的那個能夠在戰場上為所欲為的百戰名將。
“初戰是捷了,但真正的考驗卻還是剛剛開始。”
:天氣轉冷,受;涼了,暈乎乎的,今天只有一更,抱歉!!!RO!~!
..
第二十四章 洞察危機
第二十四章 洞察危機
嘩啦啦的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