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頁)
楊國忠回家後,連夜通知妹妹韓國夫人和虢國夫人收拾一切細軟,準備西逃。同時派韓國夫人和虢國夫人進宮面見楊貴妃,由楊貴妃出面,勸說玄宗到蜀中去避難。
六月十一,楊國忠召集百官於朝堂,問他們有什麼計策。百官神色驚懼。有大臣建議玄宗調兵親征,有大臣建議宜徵兵勤王,卻都不是切實可行的對策,無法解眼前的燃眉之急。可笑的是,楊國忠竟然在這個時候開始痛哭流涕,還義正嚴詞地責怪玄宗說:“人告祿山反狀已10年,上不之信,今日之事,非宰相之過。”(《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意思是:人們告安祿山的反狀已有十年了,但皇上總是不相信,現在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不是宰相的過錯。楊國忠言語中明顯暗示是玄宗的錯。玄宗聽了,無語。百官亦無語。
這時候,長安士民已經得知潼關失守的確切訊息,人人驚擾奔走,不知向何處去,市裡蕭條,亂成一團。
六月十二一大早,徹夜未眠的楊國忠趕去宮中。此時,朝堂中空空蕩蕩,一個大臣都沒有。等了好久,才有幾個大臣稀稀落落地到來,上朝的官員不及平時十分之一二。其他的大臣們都忙著用各種各樣的辦法為自己謀取後路去了。到場的大臣也都驚惶失色,問宰相有何對策。楊國忠推說不知。不久後,玄宗派太監單獨召楊國忠到內殿,密談許久。之後,玄宗親自登上勤政樓,下制書說:要親自率兵征討安祿山。又任命京兆尹魏方進為御史大夫,兼置頓使;京兆少尹崔光遠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宦官邊令誠負責掌管宮殿的鑰匙。
文武百官對玄宗的這般安排有些莫名其妙,不免暗中議論。得知制書內容的人,都不相信玄宗會親自出徵。就在當天,玄宗從平日居住的興慶宮移居到大明宮。
六月十三,少數大臣入朝。宮前漏聲依舊,儀仗隊的衛士們仍然整齊地站在那裡。然而,宮門剛剛開啟,裡面的宮人們便亂哄哄地一擁而出,神色倉皇之極。文武百官這才知道,皇帝和貴妃等人已經不知去向。前一天還表示要親征的大唐天子丟下他的臣民獨自出逃了!怪不得,玄宗事先要移居到大明宮,只因為興慶宮臨街,人來人往地引人注目,不方便逃跑。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三 倉皇出逃的大唐天子(2)
文武百官明白過來後,登時,內外搶攘,無比混亂。訊息飛快地傳遍了長安的大街小巷,這座繁華的城市立即陷入了巨大的混亂之中:王公貴族、平民百姓四出逃命。山野小民爭著進入皇宮及王公貴族的宅第,盜搶金銀財寶。還有人縱火焚燒了左藏大盈庫。甚至還有人騎著毛驢跑到大殿裡。這人大概對皇宮神往已久,想借機看看神秘莫測的皇宮到底是什麼樣。在眾人爭相逃命的混亂中,此人還能有這樣的念頭,一心是滿足心中的願望,也可謂奇人一個了。可惜史書上並未記錄此人的姓名來歷。事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
有些公子王孫猝逢大變,驚慌無措,竟然只會站在路邊大聲哭泣。杜甫有詩《哀王孫》,便是敘述此事:
長安城頭白頭烏,夜飛延秋門上呼。又向人間啄大屋,屋底達官走避胡。金鞭斷折大將死,骨肉不得同馳驅。腰下寶魚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已經百日竄荊棘,身上無有完肌膚。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豺狼在邑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不敢長語臨交衢,且為王孫立斯須。昨夜春風吹血腥,東來橐駝滿舊都。朔方健兒好身手,昔何勇銳今何愚。竊聞太子已傳位,聖德北服南單于。花門厘面請雪恥,慎勿出口他人狙。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
詩中先寫安史亂起,玄宗倉猝逃往成都的情景,再記敘王孫親貴避亂匿身,後寫國家亂極將治。杜甫在詩中極言王子王孫在戰亂中顛沛流離,遭受種種苦楚,既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又含蓄地規勸統治者應居安思危,不可一味貪圖享樂,致使子孫亦無法遮顧,實為可悲可嘆。此詩詞色古澤,氣魄宏大。後人評這首詩說:“通篇哀痛顧惜,潦倒淋漓,似亂似整,斷而復續,無一懈語,無一死字,真下筆有神。”
此時,崔光遠為京兆尹,也就是長安城的最高行政長官,邊令誠則為宮廷最高長官。二人聽到訊息,急忙帶人趕到左藏大盈庫救火,又召募人代理府、縣長官,分別守護。局面混亂下,崔光遠不得不殺人立威,一直殺了10多個人,局勢才勉強穩定下來。眼見叛軍大兵壓境,崔光遠立即派他的兒子去見安祿山,邊令誠也把宮殿各門的鑰匙獻給安祿山。事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