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每一個苗寨都派出自己的代表到昭通拜訪傳教士。
柏格理在《苗族紀實》中寫到:
從東到西,從北到南,這些山裡的漢子肩上挎著裝有燕麥炒麵的袋子,腰帶中纏著幾文銅錢,披著毛氈斗篷,腳穿草鞋,在心中懷著一種終於找到希望的奇異感覺,來到我的住所。每天下午約4點鐘,如果你站在街邊的門口,就會看見苗族人排成一條長龍向我們走來。他們的方向既不右偏也不左斜,邁著有力的步伐闊步向前,徑直來到我們的大門口。進來後,他們從自己的肩上解下糧袋,隨後就會環院子圍牆突出來的牆基石上坐下來。對於最終抵達這裡,他們都很高興。在以往的歲月裡,他們經常進入一些巨大的城堡,向自己的領主上繳租金和貢品,但在那裡總有一種恐懼感。今天,他們則待在一座自己朋友所居住的漢族式大宅院裡,在這裡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沒有誰要將他們趕開,沒有惡狗向他們狂吠。這裡全部房間都對他們開放,他們也熟悉房屋內的陳設與佈置,到了晚上,就在為他們準備的數尺見方的地鋪上就寢。
開始每天來十幾個、二十幾個人!過了幾天人數增加到每天60-70個!接100人、200人、300人、400人,來的人越來越多!終於有一天,柏格理統計之後嚇了一跳:他們這個小小的傳教團裡竟有1000人同時住在裡面!
我們完全可以想象當時的情況,這個平時只能容納幾十個人的地方一下子住進了幾百上千人。柏格理說:不管我走到那裡,他們就在那裡!在廚房裡,在餐廳,在書房,在臥室,在客廳,在教堂,在學校教室,在院子裡,在馬棚裡,在臺階上,早晨、中午、晚上,他們無處不在!
柏格理和他的家人、同事的生活完全被打亂。要是一般的基督徒,早就無法忍受了。會想方設法告訴這些苗族客人家裡實在容納不下,勸他們不要再來了;較有愛心和智慧的人會要求來客想辦法到當地的旅館去住,或者建議他們每次不要來這麼多人,這樣不僅主人比較好安排,而且客人也會住的舒適一些;最後不忘加上一句,我這樣說,是替你們考慮。
但柏格理和他的同工們沒有這樣做,他從心裡理解這些苗家人的難處,理解他們發自心靈深處的對上帝的熱愛。他清楚地明白這些人只是他們民族的代表,這個民族在中國有著幾千年被壓迫、奴役和歧視的歷史,環繞著他們的世界永遠是沒有希望的。在這裡,他們民族懷著或許能夠發現朋友與幫助的微薄希望,向外面的世界伸出一隻膽怯而猶豫的手。
柏格理知道一旦這些人感到接待他們的人有一絲不情願、對待他們有一絲輕視、他們的心靈哪怕受到一絲傷害,他們就會把剛伸出來的向上帝求助的手縮回去。
柏格理竭盡所能地熱情接待他們,讓他們覺得到這裡,就象回到自己家裡一樣。他要緊緊地握住這些可愛的手。
除了住的一席之地、飲水和煤炭,柏格理再沒有其他東西可提供給這些人。不管是早餐、午餐還是晚餐,客人都吃他們隨身帶來的燕麥炒麵。柏格理首先教苗族人唱一首《謝飯歌》。在吃飯前,他們無一例外地端著木碗,低著頭,向熱愛他們苗家的耶穌表示感謝:
多謝天父養我肉身,
又賜耶穌救我罪人,
天父之恩報答不盡,
懇求聖靈開導我心。
阿門!
由於大多數苗族人的漢語知識很貧乏,柏隔離立即著手學習苗語:
晚上,在漢族人得禮拜之後,透過他們當中得兩個人的翻譯,我主持了一場苗族禮拜。瞧著他們,真讓人感到有意思。我講幾句話之後,便轉向我的翻譯,讓他們用苗語重複一遍我所說得。用這種方式,我學會了幾句苗語,講得竟和他們一樣。
一天,柏格理把5個苗族人請進一個小房間,儘可能簡單地向他們講述耶穌的故事。
柏格理髮現,故事立刻打動了他的學生。他告訴他們,上帝是所有人偉大的父親和母親。他具有父親般的力量和勇氣,還具有母親般的慈愛、同情及無限的寬容心。
他們問:“上帝也是我們苗家的父親和母親嗎?”
柏格理回答說:“是的。上帝也是你們苗家人的父親和母親。”
聽到這裡,那幾個苗家漢子的臉色和眼神變得無比的歡快和明亮!
講課中間,柏格理出去處理一件小事。大約過了一刻鐘,他回到屋子,看見幾個人還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裡,充滿渴望地注視著他。柏格理問:“你們誰還記得剛才我講的那個故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