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軍轉移作戰線,也註定了失敗的命運。當時有一個先頭部隊師長的日記記載:“皇軍奉命向武漢前進,失敗時日而已。”
問:從古到今,為什麼都會在徐州打個大會戰呢?
答:這要以地緣戰略來說明,因為徐州是一個交通中樞,在作戰上,交通中樞是一個戰略要點,只要取得戰略要點,便可南可北,可東可西,不但有作戰的自由,還有發揮自由意志的可能。但是一失去戰略要點,就會失去主動,所以交通中樞在平時是一個政治中心,在戰時成為作戰中心(central of oberation),例如法國的巴黎、俄國的莫斯科,都是戰略要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進攻蘇俄,原本已經到了離莫斯科不遠的地方,以德軍前一段的作戰速度,還有兩個禮拜就可以到達,結果德軍不向莫斯科前進,反而去攻打基輔,雖然造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會戰,俘虜蘇軍六十六萬,但是以整體戰略來說,德軍註定失敗。
問:如果淞滬戰爭的時候不吸引日軍從上海進來,再打南京、武漢會戰,那麼日本會怎麼走呢?
抗日戰爭(7)
答:日軍的主力從平漢鐵路南下,有一部是沿著津浦鐵路,從北向南壓迫下來,原本想把國軍逼迫到海邊;後來我們引誘日軍,使日軍的作戰線改成由東向西,我們才能夠依賴大後方,支援戰爭。父親確實對中國大陸做了詳細的地略分析,所以才決定,要對抗強敵日本,先要替日本做一個打勝中國的構想。他發現,日本如果要侵略中國,就要將攻勢基地放在北方,由北向南攻擊,把國軍推到東南沿海,如此一來,就能達到三月亡華的美夢。我們的對策就是使日軍由北向南的攻擊改變為由東向西,將自己的攻勢基地放在大後方(雲貴川),必要時,西康也變成大後方根據基地,父親也早命人在西康建築一百幢房子,美其名是要蓋一所大學,其實是預備在萬不得已的時候從重慶退到西康,繼續抵抗日軍。只要基地後門是開著的,我們就有機會,所以我們會花那麼大的勁開發西南公路、滇緬公路和雷多公路。如果父親不是熟讀中國的古戰史,恐怕也不容易體會中國的地理。
(三)以德報怨
邱吉爾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贏得了戰爭,卻失去了和平。”事實證明,第一次大戰的勝利種下了第二次大戰的禍根,造成更厲害的第二次大戰。第二次大戰期間,如果不是父親在開羅會議中提出若干正派的戰略指導的建議,恐怕後來的發展會更糟糕。換句話說,世界的局勢雖然很糟糕,可是如果沒有父親在開羅會議中的努力,現在的世界恐怕會更糟糕。但是,父親的努力又被爾後的雅爾達會議破壞,所以,雅爾達會議是造成世界紛亂的根源。
以德報怨的做法彌補了雅爾達會議所種下的亂因。我們撇開道德層面不說,它的戰略價值是非常高的,一個好的戰略價值是在一個戰爭將要結束前,已經為下一個戰爭佈局,如同我們打撞球、桌球一樣,前一個球要為下一個球佈置有利的態勢。當時有一個不可避免的世界大戰即將發生,那就是共產與###產的戰爭,可惜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獲得了艱苦的勝利,他為了彌補西方人在雅爾達會議中所顯現的自私,提出了以德報怨的方法。本來父親的觀念是世界性的,不但是中國對日本以德報怨,同時也要求歐美同盟國對德國、義大利以德報怨。他的目的就是要將共產勢力阻絕在亞洲北大陸間,不讓共產勢力蔓延至太平洋。他也呼籲亞洲大陸與歐洲大陸注意共產主義的發展。歐陸各國曾經做了一些措施,而亞洲則在歐洲人的自私下形成了大亂。麥帥接到了父親的通知之後,相當注意防止共產主義的擴散,諸如保持日本天皇的制度,使共產主義不至於在戰後立即瀰漫於日本;另一方面,由美國獨家派遣佔領軍,其他的參與國派遣象徵性的行政部隊,使蘇俄的軍隊無法進入日本本土。不過,等到麥帥採取行動時,西方的四島已經失陷,原來屬於日本的撒哈陵島南部也失陷了,幸虧麥帥後來積極注意,親筆簽發一個命令給美軍:如果無本人親筆簽字的命令,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想進入北海道,美軍均應將其視為敵人,將其排除。所以當蘇俄數次試圖染指北海道時其先遣部隊都被美軍的火力攻擊阻擋住,因此也保持北海道為一片淨土,同時也使日本成為一片淨土。
另一方面,中國將日本俘虜很快地遣送回國,不要求日本賠償,都是使日本在戰後迅速復甦的原因,否則即使有美國的幫助,日本也無法在短時間之內復甦。以上所言,在在都顯示以德報怨的重要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