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士兵如有騷擾,準其捆送來營。
本軍紀律森嚴,重懲決不姑徇。
……’可是,今天有人竟敢膽大妄為,以身試法。
對於這次煽動並領頭哄搶當鋪的兩三個人,一定要繩之以法。”
說話間,那些參加哄搶的人,一個個紅著臉,把搶去的東西交了出來,隊前堆起了小山包似的一大堆。
現在看來緊急集合這一著,的確高明。
不僅制止了事態的蔓延,而且人贓俱獲。
陳毅對自己處理這件事的效果很滿意。
他接著說:“知錯能改就是好同志!千萬不要以為上館子白吃白喝,敲詐一下店老闆犯不了###,要知道這是比什麼都厲害的爛藥,是腐蝕劑。
如果不糾正,讓其發展,能把革命部隊爛掉,在不知不覺中變成軍閥部隊,老百姓再也不支援我們,甚至要反對我們,打倒我們,我們就要垮臺!”
陳毅下令把領頭哄搶的三個人抓了起來。
三個老兵痞正要舉槍反抗,幸好被周圍計程車兵抓住了。
警衛排的戰士立即把他們捆綁起來。
他們的反抗行為進一步激起官兵們的憤怒。
陳毅與朱德、王爾琢商量後決定:執行槍決。
幾聲槍響,震撼山嶽,也震撼了官兵們的心:革命的紀律是無情的。
陳毅繼續對大家說,我講過,我們要做失敗時的英雄。
在這方面朱軍長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他參加革命前,在滇軍裡是赫赫有名的旅長。
那時,他啥子沒有?他卻拋棄了高官厚祿,於1922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十、保住南昌起義的火種(6)
他為了什麼?不是為自己,是為了革命。
在革命受到挫折時,看他領著大家繼續革命,他堅信革命一定會勝利!我們應該擁護朱軍長,跟著他革命到底!“跟著朱軍長幹革命!”
響應之聲,山呼海嘯。
經過整飭,部隊的組織紀律和精神面貌顯著改變。
十一、祠堂遇險(1)
1927年11月初。
上堡,是羅霄山脈南端的一個山區小鎮,屬江西省崇義縣,緊靠著湘贛兩省的邊界,是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
這裡,山高林密,晚霜晨霧,寒氣逼人。
連陰雨過後,天剛放晴。
衣衫單薄的起義軍戰士都擠在向陽處曬太陽。
朱德和陳毅坐在真君廟的石階上,翻閱著交通員從崇義縣搞來的報紙。
那時,起義軍剛經過上堡整訓,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變,但物質方面還十分缺乏。
寒冬將至,吃穿都無著落。
同外界又斷了一切聯絡,惟一的資訊來源就是報紙。
他們只能從敵人報紙的字裡行間看形勢,瞭解敵情。
陳毅正拿著一張報紙,在聚精會神地看著。
突然,朱德一拍大腿站了起來,抖著手中的報紙,叫道:“好訊息!有辦法了。
我說天無絕人之路嘛!你看,範石生就在我們旁邊。”
陳毅被朱德的興奮感染了,他一把從朱德手中搶過那張報紙,看見在地方要聞版上,有一條引人注目的大字標題:“範石生軍長親率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移防湖南郴州一帶”。
朱德拍著陳毅的肩頭,欣喜地說:“找範石生去!有他的就有我的。
槍支、彈藥、吃飯、穿衣,樣樣都可以解決。”
朱德又坐下來向陳毅擺起了龍門陣,細說範石生。
原來,護國戰爭後,範石生追隨孫中山到了廣東,在###陳炯明叛變中,建立奇功,被孫中山譽為“軍中有一範,頑敵心膽顫”。
中山先生非常倚重於他,常與他商討軍中要事。
後委任他為滇軍第二軍軍長,授予上將軍銜。
並贈與他親筆書寫的條幅“功在國家”和一把軍刀,褒獎其戰功。
1926年,滇軍第二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時,範石生仍任軍長。
但是,他同粵系、桂系軍閥的矛盾重重,同蔣介石的矛盾更加尖銳複雜。
所以,範石生很想找一個盟友,進可以同蔣介石抗衡,討價還價;退可以殺回雲南,重振滇軍。
另一方面,1926年,範石生的滇軍第二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前後,周恩來透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