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和當年紅軍渡江的時候一樣地披著老羊皮當衣服穿呢?我們對得起那些冒著槍林彈雨用小木船一船一船地將紅軍送過江去的老百姓嗎?別人我管不了,我彭德懷自己卻要記住,我永遠是人民的兒子,人民計程車兵!”
第八章49
這時,取水的司機們一個個提著水桶回來了。
“快來,快來,給我倒一碗!”司機們都拿出自己盛水的工具,跑過去舀水喝。
“不準喝!”彭德懷突然大吼一聲,嚇得正想痛飲的司機們都瞪大了眼睛……
第九章53
帥仕高啊,白匪燒了你的房子,你沒有流淚,逃亡到大涼山當了奴隸娃子你沒有哭泣;然而在今天,止不住的淚水卻從你的眼睛裡奪眶而出。你走過去,一把拉住彭德懷,當年一條渡船上的老哥倆,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第十章57
彭德懷說:“只要我們共同努力,攀枝花一定能建設成一座現代化的鋼鐵城市。不一定是第二個上海,但卻是中國最可靠的大後方。”
青年工人說:“首長,我們團支部的口號是:‘不想爹,不想媽,不出鐵,不回家’。”
彭德懷一聽頓時高興起來:“有志氣,有志氣!”
說著,彭德懷將那碗水一飲而盡,然後用手抹抹嘴巴:“小師傅,你這話就跟這碗水一樣喝了真解渴!”
第十一章60
站在13棟門前,彭德懷朝對岸看去,只見一片燈火,層層疊疊,燦若星空。汽車的喇叭聲和隆隆的開山炮聲,透過夜幕被江風傳送過來。
彭德懷激動地說:“這荒山野嶺中有這麼多燈光啊,真像到了一座大城市,要不是那一陣陣的炮聲,我還以為是到了山城重慶哩!”
第十二章64
彭德懷說:“這就好,我們打仗也好,幹工業建設也好,都得有老百姓的支援才行。鋼廠建在弄弄坪這片荒山上,不與農民爭地,農民肯定會擁護的。那年我回老家湘潭去,看見縣裡建錳廠,把農民的地佔了,農民就不擁護,把廠裡的路都挖了。共產黨不能做老百姓反對的事情,否則表面看經濟是發展了,但民心卻失去了,這很危險啊!”
第十三章72
“好!”彭德懷高興地站起來,對在場的同志說,“聽了你們的彙報我很受教育,任何困難都難不倒我們中國人民!你們這個攀枝花建設的先行官當得好,到現場解決設計的困難,一是快,二是相互少了許多扯皮,回去後,我要向三線建委的同志們彙報,讓大家都來學習你們的經驗。”
目錄(3)
彭德懷的話給了大家極大的鼓舞,電廠的同志說:“彭主任,我們這裡還有一座更加神奇的電廠呢!”
彭德懷問:“怎麼個神奇法?”
第十四章77
技術人員見彭德懷問得細緻,就將煙囪改道,從山中涵洞在遠山排煙的情況作了彙報。彭德懷聽後連連點頭,誇獎技術人員想得周全,考慮細緻,並說:“三線建設就是為將來打仗做準備的,只有平時考慮周全了,把我們的戰略基地建設好了,戰時才能少流血。”
說著,彭德懷用手指著兩邊的山峰,風趣地說:“當你們將這座電廠修好以後一定要通知我。要是真的發生了戰爭,你們在這兩個山頭上派一個排的兵力,各架一挺機關槍,任何敵人都休想進來!”
第十五章80
李非平答道:“誰知道呢,不過這件事立刻引起了我們的警覺。三線建設的戰略基地就是要保密呀,還是另取一個地名吧。當時我們總指揮部先遣隊把會理焦炭轉運站的幾間破房子作為落腳點,這裡面朝大江,緊靠著金沙江畔的一個渡口,因此大家都把這個地方叫做渡口,渡口渡口,到處都有,缺少地域特色,也便於三線鋼鐵廠的對外保密。”
彭德懷聽後哈哈地笑了起來:“渡口這個名字改得真妙!”
第十六章84
在一座剛壘的新墳前,彭德懷停下腳步,只見墓包上的新土還是溼潤的,旁邊有兩棵剛栽的小松樹。石碑上刻著幾個蒼勁的大字,鮮紅的油漆使這幾個字格外醒目:江耀華同志之墓。
彭德懷問道:“這江耀華是幹什麼的?”
特區隨行同志答道:“一位研究霧化提釩工藝的工程師。”
“哦,是一位有學問的人。”彭德懷用手指著石碑上的字說,“是福建人呀,怎麼才活了43歲?”
第十七章90
幾年之後,當兩位醫生得知來到她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