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國的外交部通報了他們的意圖。
巴赫蒂亞爾的新政府一成立,就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反對派不承認它,示威者要求巴赫蒂亞爾辭職,大多數政府部門的公務人員按照霍梅尼的要求,把新大臣拒之門外。巴赫蒂亞爾指望軍隊給予支援,但是軍官們感到,國王已把他們丟下不管,犯不著再去為他效勞,因此他們對巴赫蒂亞爾的新政府也不予支援。
1979年1月19日,按照霍梅尼的指示,數百萬伊朗人民在首都和其他大城市舉行反對巴赫蒂亞爾政府的示威遊行。
當天晚上,首都群眾一致透過決議,發誓要繼續戰鬥,直到建立伊斯蘭共和國。這項決議還宣告,巴赫蒂亞爾政府是非法的,議會和攝政委員會必須解散。
9天以後,1月28日,巴赫蒂亞爾提出去巴黎會見霍梅尼,同他討論這個國家的前途問題,但霍梅尼提出巴赫蒂亞爾必須先辭職,否則不予會見。巴赫蒂亞爾山窮水盡,最後只得決定重新開放機場,允許霍梅尼回國。
3天以後,2月1日,霍梅尼乘坐法國航空公司的包機回到德黑蘭,結束了他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他乘車所經過的一路上,有數百萬的人夾道歡迎他。
幾天以後,霍梅尼頒佈了一項法令,任命邁赫迪·巴扎爾甘為伊斯蘭共和國臨時政府總理,並號召全國人民舉行和平示威,支援這個伊斯蘭政府。
接著,霍梅尼毫不猶豫地指揮他的人佔領了政府大樓、電臺和電視臺等要害部門,巴列維的軍隊在美國政府的授意下保持中立。就這樣,霍梅尼不費一槍一彈就奪得了政權。
1979年4月1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宣告成立,霍梅尼任國家元首。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成立,同時也宣告了巴列維王朝及其專制統治的徹底覆滅,宣告了統治伊朗25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的壽終正寢。
巴列維國王1979年1月中旬出走後,在埃及、摩洛哥作了短暫停留後,便帶著家眷到美國避難。
巴列維國王在美國得知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的訊息後,他感到天旋地轉、頭暈眼花,彷彿受到了一個致命的打擊,從此,他鬱鬱寡歡,萎靡不振。這時,他也知道了自己身患慢性白血病的絕症,情緒更是低沉憂鬱。
1979年11月4日,對巴列維來說,雪上加霜的事終於發生了:在伊朗國內,數百名伊朗人翻過牆頭,衝入美國使館,扣押了66名美國人質。他們要求用“罪惡的國王”來換取人質。此時,華盛頓的要員們意識到,流亡國王巴列維必須離開美國,這是解決人質危機的關鍵。
1979年12月2日,剛剛能夠經得起顛簸、還躺在病床上的巴列維國王被推出了病室,在國王四周佈滿了手持槍械的聯邦調查局特工人員。他們護送國王穿過走廊、地下室,一直來到車庫。車庫裡早已守候著大批聯邦調查局特工。很快,載著國王的汽車轟鳴著駛上斜坡車道,飛快地開進了黑魃魃的71大街。王后法拉赫與公主阿什拉芙也被送上專車帶走。
車隊穿行於拂曉前陰暗、寒冷、空曠的大街上,直奔紐約拉瓜迪亞機常機坪上停著一架DC—9飛機,四周也佈滿了身著防彈服、荷槍實彈的特工。巴列維國王一行登機後,飛機立時升空。早餐前後,飛機降落在聖安東尼奧的雷克蘭德空軍基地。巴列維國王一行被推入一輛急救車,汽車飛也似地駛離機坪。
接著,法拉赫王后經歷了她流亡生涯中最可怕的時刻。急救車突然停下,門被開啟,有人叫他們出來。猛然之間,他們發現自己置身於基地醫院的精神病區,到處是穿著白大褂的人和形同猿猴的男護士。窗上設柵,一種令人窒息的感覺壓上人們心頭。王后忍無可忍,要求離開這一所謂“最安全”的地方。巴列維國王一行隨即被轉移到來訪招待區。
白宮和國務院最後物色到巴拿馬為巴列維國王的避難國。美國原打算讓巴列維國王去南非避難,南非也表示願意收留巴列維一行。但巴列維國王不願去那裡,因為多年前,巴列維的父親——禮薩·汗國王流亡約翰內斯堡時便客死南非。1979年12月15日,巴列維國王一行住進了巴拿馬前駐美大使劉易斯在孔塔多拉島上的度假別墅。
巴列維國王在巴拿馬的處境很是不妙:美方醫療小組和巴拿馬醫生關係緊張,對巴列維國王的治療一再被延誤,這使他的病情一再惡化。與此同時,有傳聞說巴拿馬強人托里霍斯將軍正在巴黎同伊朗代表談判引渡巴列維國王之事,此外,伊朗派人謀殺巴列維國王的訊息也在流傳。
王后法拉赫覺察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