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頁)
文。
10。1 政變奪權,一步登天
賴比瑞亞共和國,位於非洲西部,面積11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50萬。非洲大陸的面積是它的268倍,與其他非洲國家相比,賴比瑞亞是一個小國,只有7個獨立了的非洲國家面積比它更小,這7個獨立國家是,甘比亞,史瓦濟蘭,盧安達,蒲隆地,賴索托,多哥,獅子山。賴比瑞亞有三個鄰國:西北面是獅子山:北面是幾內亞;東面是象牙海岸。
東南面瀕臨浩瀚的大西洋,其海岸線長達563公里,出海容易,與一些非洲內陸國家相比,這是一個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賴比瑞亞的250萬人口,主要由幾個主要的西非民族組成的土著非洲人和十九世紀上半葉來自美國與西印度的黑人移民後裔構成的。
賴比瑞亞共和國,是非洲第一個和最老的共和國,建立於1847年。1847年,在美國殖民協會的一手扶植下,建立了賴比瑞亞這個國家。它建立後被美國黑人後裔統治了130多年,在歷史上一直屬於美國勢力範圍,賴比瑞亞誕生後,一直遭受各帝國主義,尤其是美帝國主義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外國資本壟斷公司,控制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他們佔有巨大的鐵礦和橡膠種植園,享有鐵路、港口、機場及其他一系列特權,外國資本滲入賴比瑞亞經濟的各個部門,攫取了高額利潤,從而導致了賴比瑞亞的資源大量外流,民族經濟調蔽,勞動人民進一步貧困和國內階級矛盾的激化。帝國主義還派遣所謂的和平隊、傳教士開設醫院,創辦學校,對賴比瑞亞進行各種文化侵略活動,欺騙和麻痺勞動人民。
1980年,賴比瑞亞這個位於非洲西部的小國家曾經揚名於世界,受到世人的關注。這不僅僅是由於上述賴比瑞亞的概況,而主要是由於在這一年的4月12日,有17名士兵在這個國家發動了一次流血政變,並且一舉成功,這個事件令世人對賴比瑞亞刮目相看:非洲黑色大陸上雖然政變頻繁,但由十多個士兵發動政變且取得了成功,在此之前從未有過,賴比瑞亞的這17名士兵打破了這個紀錄,創下了首例由十多個士兵政變成功的特大新聞。世人對此感到驚詫,尤其驚詫的是,這次政變的領導者居然是一名上士。這位上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讓我們對他先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名上士名叫塞繆爾·卡尼翁·多伊,他1952年5月6日生於賴比瑞亞南部大吉德州的圖宗鎮,是克蘭族人。青少年時代,他曾在綏德魯的理查森浸禮會初級中學讀書。1969年7月入伍,1970年在蒙恃塞拉多州託迪的塔布曼軍事訓練營完成受訓後,先後被派到希夫林軍營和蒙羅維亞的巴克萊訓練中心營第三營受訓,四個月後,由國防部選拔到蒙羅維亞的無線電和電訊學校學習,1971年畢業。兩年後即1973年升為代理上士。1975年8月升為上士,在此期間,他利用業餘時間,先後在巴克菜訓練中心的兵營聯合學校及一所高階中學進修。1979年1月—7月在託迪軍事訓練營地接受訓練。
後被分配到巴克萊訓練中心,任第三營副官。1979年10月升為軍事長。身為下級軍官的多伊,有著雄心勃勃的政治野心,他不甘心永遠屈居下僚,他垂涎著總統的寶座,夢想有朝一日一步登天,坐上總統的寶座,成為一國的元首。為此,他收買親信,等待時機,秘密制定行動方案,準備時機一旦成熟,便將他的政變計劃付諸實施。經過幾年的潛伏等待,到1980年4月12日,他認為時機成熟了,一切準備就緒,他和他的16名親信士兵海誓山盟後,正式行動了。
1980年4月12日夜晚,三面被大西洋摟抱、呈半島狀的賴比瑞亞首都蒙羅維亞彷彿也疲倦了,那白天喧鬧的市聲漸漸平靜了下來,那海岸上的沙灘在夜幕的遮掩下靜靜地躺著,彷彿要睡著了似的。奔波勞作了一天的人們大都上床睡去,遠處那黑人的非洲鼓聲也疲倦了,悄悄地收起了最後一個鼓點。
只有那不知疲倦的海浪象頑皮的孩子不停地拍打著蒙羅維亞的堤岸。這時,在賴比瑞亞總統府裡,現任總統托爾伯特還未上床休息。1971年托爾伯特的前任、杜伯曼總統在當了27年總統後去世了,托爾伯特也就在這一年繼任了總統。一晃,9年過去了,托爾伯特還牢牢地坐在總統寶座上,這使這位美國黑人後裔感到很欣慰,他沒有給美國黑人後裔丟臉,他保住了自1847年以來賴比瑞亞總統均為黑人後裔擔當的紀錄。
多年來,托爾伯特總統養成了一個習慣:臨睡覺前抽一支大雪茄。1980年4月12日夜晚,還和往常一樣,托爾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