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4/4 頁)
定禮到成親,起碼得一年以上;老楊家的婚事,臘月二十五才說起,臘月二十九就要娶親,前後只用了四天。照老楊的身份,一個賣豆腐的,就是給兒子娶親,親家也該是剃頭匠或販驢的,才算門當戶對;而老楊這次結的親家,卻是二十里外秦家莊的東家老秦。老秦有三十頃地,家裡僱著十幾個夥計,平日來往的,皆是大戶人家。老秦是個大個兒,圓頭,小眼,眼愛眨巴;別人眼睛一天眨兩千次,老秦一天得眨兩萬次。勤眨巴眼的人愛動心思,但老秦不動心思。老秦啞嗓子,說話聲音不高,遇事愛講理。但他的講理與鎮上開生藥鋪的蔡寶林的講理不同,蔡寶林講理是自個兒講,不讓別人講,好用自個兒的理把別人講通;老秦講理自個兒從來不講,都是讓人講:
“這事兒我咋就整不明白呢?你給我講講。”
別人講,他在那裡聽;而且一切須從頭講起,一五一十,來龍去脈,哪個環節也不能落下,哪個環節都不能出紕漏。可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任何一件事,理都不是一面的,是多面的,講著講著就出了紕漏,一出紕漏就被老秦抓住了:
“停停,這個地方我咋又糊塗了呢?你再講講。”
等你把這個紕漏堵住,別的地方又出了紕漏;本來事情沒那麼多紕漏,也讓你說得漏洞百出。一直講到老秦聽明白了,也就是你講不下去了,老秦啥也沒說,就已經得理了,老秦才算罷。老秦得理又不讓人,眨巴著眼說:
“這可是你說的。”
所以老秦與人打交道,從來不動心思,都是別人講著講著改了心思。
《一句頂一萬句》 第二部分 出延津記 第八節(2)
老秦快六十了,膝下有四男一女。四男老秦沒怎麼在意,唯一個小女,老秦四十歲得的,是他的心頭肉。老秦脾氣上來,與兒子也講理,讓兒子給他講個明白,但與小女不講理。一個女娃,老秦送她進過私塾,進過“延津新學”,取名秦曼卿,也算識文斷字。按照常理,老秦打死也不會把小女嫁給一個賣豆腐的人家,何況秦曼卿一年前已定了婆家,公爹是縣城北街開糧棧的老李。老李的糧棧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