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英國的“鐵娘子”要和中國的“鋼鐵公司”握手,猶如一場好戲就要開場了一樣,整個世界都睜大了眼睛。
□毛澤東指著鄧小平對英國首相希思說:“剩下一個香港問題,我們現在也不談。是他們的事情了。”
決定讓“三落三起”的鄧小平第三次復出,是在1977年的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上作出的。鄧小平這次重新恢復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職務。但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鄧小平這一次的亮相與以往大不相同。這次他是以一個足球比賽的觀眾身份出現在世界的面前,而且與香港有緣。
1977年7月30日,能容納8萬人的北京工人體育場座無虛席。“文化大革命”後中國舉辦的第一次國際足球邀請賽在這裡舉行。今天是香港代表隊出場比賽,這對中國球迷來說也是第一次。當鄧小平出現在主席臺上時,體育場頓時成了歡樂的海洋,8萬觀眾不約而同起立鼓掌長達10多分鐘。鄧小平復出了!或許鄧小平選擇在香港足球隊比賽中亮相,並沒有什麼特別原因,但年青時就曾5次踏上香港土地的鄧小平對香港迴歸祖國的事情,可以說是念念不忘。那5次,鄧小平大都是為了革命輾轉路過,是冒著生命的危險的。
在中國革命的歷程中,除了遵義會議之外,恐怕沒有哪一次會議像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那樣,對中國前途命運的重大轉折有著決定性之意義。有人說這標誌著“鄧小平時代”開始了。
沒錯!75歲的鄧小平把1979年元旦稱為“一個不平凡的日子”,並且他還把這概括為三個特點:一是全國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四個現代化建設上來了;二是中美關係實現了正常化;三是把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提到具體的日程上來了。這一天,在鄧小平的授意下,還發表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告臺灣同胞書》。緊接著,20天之後,鄧小平選擇大年初一,出訪美國。這一切,都表明中國開始著手解決臺灣、香港和澳門問題。
早在1978年,根據鄧小平的指示,中央成立了港澳領導小組,並同時設立國務院港澳辦公室,直接管理港澳工作事務,由廖承志任港澳辦主任。
而鄧小平早在“毛澤東時代”就是中國關於香港問題的主要談判和決策者之一,和英國領導人很早就有過密切接觸。
這就還得說一說英國前首相希思。希思是英國保守黨領袖,1970年出任英國首相,1974年後多次訪問過中國,和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都有過接觸,尤其和鄧小平交往比較多,情趣也比較相投。中國和英國是在1954年6月建立代辦級外交關係的,1972年在希思擔任首相期間,外交關係升為大使級。他下野後繼續為進一步改善中英關係而努力,特別是在中英談判解決香港問題的過程中,穿梭於兩國之間,做了大量的工作,為香港問題的解決做出了貢獻。
在一次會面時,鄧小平跟希思聊天說:“我們見面很多,不但在很多問題上的看法相同,而且也都是運動員。”希思笑著回答說:“是這樣的。”接著鄧小平又補充了一句:“一個是體育運動員,一個愛打橋牌。”可見他們關係的密切程度。
鄧小平和希思第一次見面是在中南海毛澤東的書房。時間是1974年5月25日。鄧小平和周恩來等人一起陪同毛澤東會見來訪的英國首相希思。在這次會談中,領導人最後談到了香港問題。
毛澤東說:“剩下一個香港問題,我們現在也不談。”說著,毛澤東回頭問坐在身旁的周恩來:“還有多少時間?”
周恩來迅速準確地回答道:“……是1898年租給他們的,租期99年,到1997年期滿,到現在還有24年。”
“到時候怎麼辦,我們再商量吧。”毛澤東一邊說一邊揮了一下手,指著坐在不遠的鄧小平等人說:“是他們的事情了。”
8年後的1982年4月6日,希思為了香港問題專門再訪中國。此時毛澤東、周恩來都已經逝世。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人物,鄧小平會見了他。這一次,希思是以民間使者的身份來到中國的,他要在英國政府準備同中國政府即將討論解決香港問題之前,先行一步來摸摸中國的底。
會見中,希思回顧了1974年5月毛澤東會見的情景,對鄧小平說:“那次你也在座,當時毛主席和周總理說,反正要到1997年,還早呢,還是讓年輕人去管吧。現在離1997年只有15年的時間,你是如何考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