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里根總統,在這個問題上是能有所作為的。”
“他們在這個問題上能有哪些作為呢?”華萊士要追問到底。
“可以鼓勵、勸說臺灣首先跟我們搞‘三通’:通商、通航、通郵。透過這種接觸,能增進海峽兩岸的相互瞭解,這就為雙方進一步商談統一問題創造了條件。”
談到中國統一的問題,作為美國人的華萊士就問鄧小平:“臺灣有什麼必要同大陸統一?”
鄧小平深深地吸了一口煙,然後深情地說道:“這首先是個民族問題,民族的感情問題。凡是炎黃子孫———我們老祖宗是炎帝和黃帝———都希望中國能統一,那種分裂狀況是違背民族意志的。其次,只要臺灣不同大陸統一,臺灣的地位,臺灣作為中國領土的地位是沒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別人拿去了。第三點理由是,我們採取‘一國兩制’的方式解決統一問題。大陸搞社會主義,臺灣搞它的資本主義。這對臺灣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不會改變,臺灣人民沒有損失。”
接著,鄧小平對大陸和臺灣的發展程度和經濟水平差異做了客觀的分析比較,說:“這個問題要客觀地看,差距是暫時的。拿大陸來說,我們建國37年來,有些失誤,耽誤了,但根據大陸的現行政策,發展速度不會太慢,距離正在縮小。我相信大陸在若干年內至少不會低於臺灣的發展速度。道理很簡單,臺灣資源很缺乏,大陸的潛力還沒有發揮,肯定會很快發揮出來。而且就整體力量來說,現在大陸比臺灣強得多。所以單就臺灣國民平均收入比大陸現在高一些這一點來看,是不全面的。”
鄧小平合情合理的對兩岸經濟發展形勢的分析,是全面的客觀的,也是實事求是的。
□鄧小平說:“如果人民認為現行政策是正確的,誰要改變現行政策,誰就要被打倒。”
話題又從臺灣問題轉移到中國的國內政策和搞現代化需要外國投資問題。
針對當時中國在搞現代化發展經濟中存在的一些社會陰暗面,讓西方投資者抱怨同中國做生意太難,比如像“房租太高,談合同爭吵不休,各種稅收名目繁多,勞動力太貴,貪汙受賄,還存在著官僚主義”等問題和現象,華萊士有針對性地擺出這些問題問鄧小平:“您是否瞭解這些情況?”
鄧小平點點頭,坦率地說:“我瞭解,是有這種現象。因為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新事物,有一些差錯是難免的。我們正在著手改變這種現狀。外國投資者有這些意見,我能理解。投資不賺錢,那不可能,那誰願意來?我們正在採取一些有效措施,解決這些問題。但解決也只能是逐步的。但我相信,外國廠商提出的這些問題可以逐步得到解決,就是解決了這些問題,還會有新的問題產生,這些新問題也要解決。作為領導來說對這些問題要摸索情況,採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也還有一個教育幹部的問題。”
當談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很多人對現在中國領導人提出的“致富光榮”的口號感到很意外。其實,在當時,這個問題不僅在國外讓人感到納悶,就是在中國國內也同樣讓那些受“左”的條條框框影響的人,也感到難以接受。
華萊士問:“這個口號同共產主義有什麼關係?”
鄧小平非常認真地聯絡自己的過去分析了中國的國情,說:“我們經歷了‘文化大革命’。關於共產主義,‘文化大革命’中有一種觀點,寧要窮的共產主義,不要富的資本主義。我在1974年、1975年重新回到中央工作時就批駁了這種觀點。正因為這樣,當然還有其他原因,結果我又被打下去了。當時我主要告訴他們沒有窮的共產主義,按照馬克思主義觀點,共產主義社會是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因為物質極大豐富,才能實現各盡所能、按需分配,這是共產主義的原則。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當然這是一個很長很長的歷史階段。社會主義時期的主要任務是為進入共產主義創造物質條件。所以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社會物質財富不斷增長。不能有窮的共產主義,同樣也不能有窮的社會主義。‘致富’不是罪過。但我們講的致富不是你們講的致富。社會主義財富屬於人民,社會主義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會主義原則,第一是發展生產,第二是共同致富。我們的政策是允許一部分人先好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好起來,目的是更快地實現共同富裕。正因為社會主義的原則最終要達到共同富裕,所以我們的政策是不使社會導致兩極分化,就是說,不會導致富的越富,貧的越貧。坦率地說,我們不會容許產生新的資產階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