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3/4 頁)
久,太原失守,國民黨中央軍和其他地方部隊紛紛從太原潰退。就在此時,在鄧小平的率領下,一支佩帶藍底白字臂章的八路軍和佩帶紅色“戰地動員”臂章的“戰地總會”的幹部隊伍,仍然挺進在太原西南方的大道上。隨後,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任命鄧小平為八路軍129師政委,與師長劉伯承一起率領這支勁旅馳騁在抗日戰場上。
這年12月,卡爾遜在上海和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一起目睹了淞滬抗戰的悲壯和慘烈。他還從斯諾那裡瞭解到了許多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抗戰的英雄事蹟,非常向往著像斯諾寫《紅星照耀中國》一樣去親自看一看共產黨毛澤東和他的軍隊。
這位勇敢的海軍陸戰隊軍官對斯諾說:“在尼加拉瓜,我到處追擊桑地諾領導的游擊隊,花了兩年的時間,因此,我並不低估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土上打游擊戰的可能性,但是關鍵要有好領導,高昂計程車氣。我本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見過像你談到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和彭德懷等將領那樣的中國人。他們可能是不同的。如果他們真正是士氣高昂和紀律嚴明,如果他們的領導人像你所說的那樣足智多謀,如果……如果……那麼就有理由相信中國的未來可能是屬於他們的。”
“那麼,你為什麼不親自去看看呢?”斯諾說。
卡爾遜眯縫起那雙藍色的眼睛,摸了摸高高的鼻子,然後咧了咧嘴說:“我也想到了這一點。可是如果我出現在朱德的司令部時,他們會怎樣對待我呢?會把我當作老牌帝國主義的間諜嗎?”
斯諾說:“我想不會的。”
據愛潑斯坦在《回憶埃文斯·福·卡爾遜》一文中回憶:“1937年12月,一個瘦高個子的美國人,他有著一雙平靜深陷的眼睛,穿著羊皮襯裡的皮夾克,背上揹著一個帆布包,風塵僕僕地走進我在長江盆地都市武漢的美聯社新聞辦公室……來的人介紹他自己:美國海軍陸戰隊卡爾遜上尉,美國駐華使館助理海軍武官。他帶來我的朋友埃德加·斯諾的一封簡訊,介紹他是一位思想公正、有強烈抗日要求的軍官,他想親自去看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的抗日鬥爭。斯諾問我,是否能幫助卡爾遜找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斯諾也寫了一封介紹信給武漢八路軍辦事處。我帶他去見了葉劍英和董必武。他們與延安聯絡後,很快安排了他到敵後游擊隊根據地去旅行。”
對這次旅行,劉白羽在《一個崇高的美國人———埃文斯·福·卡爾遜》一文中回憶說:“那是1938年,延安一個春寒料峭的五月之夜,毛澤東同志派一個警衛員提著馬燈把我找到他鳳凰山下的寓所,對我說:”你不是想到敵後去嗎?現在有一個叫卡爾遜的美國人要到華北游擊區去,你組織幾個人陪同他一道去,……於是,被卡爾遜叫做五個‘小夥子’的———歐陽山尊、汪洋、金肇野、林山和我,從此,和卡爾遜———美國海軍陸戰隊軍事觀察家這個老兵,結下了不解之緣。“半個世紀後的1988年,回憶與卡爾遜的第一次見面,當時擔任組長的劉白羽仍然清清楚楚感慨萬分:”這個樸實而又聰慧的美國人曾經怎樣用疑問的眼光打量過我們這幾個陌生人,而且問:“你們一天能走30公里嗎?‘但是在後來的5月到8月的80多個日夜裡,我們冒著彈火硝煙、急風驟雨,衝過三道日軍封鎖線,我們性命相依,生死與共,幾個中國人和一個美國人心靈之間交織出深厚的戰鬥友誼。”
□卡爾遜感覺到,鄧小平的“頭腦像芥末一樣的辛辣”。而鄧小平掌握國際政治的整個領域的廣度,讓卡爾遜“吃驚”,甚至“有一件新聞”弄得他“目瞪口呆”。
在這次旅行中,卡爾遜先後在晉西北會見了賀龍、肖克,在晉察冀會見了聶榮臻、彭真。據劉白羽說:“但真正震憾卡爾遜心靈,並給他深刻啟示的,也許要算在南宮與徐向前、宋任窮會見後,同鄧小平同志那次雨中長談。”關於這次長談,卡爾遜在後來他於1940年出版的《中國的雙星》(Twin Stars of China)一書中有詳細記載。也就是在這次談話中,卡爾遜感覺到,鄧小平“他矮而胖,身體很結實,頭腦像芥末一樣的辛辣”。而鄧小平掌握國際政治的整個領域的廣度,讓卡爾遜“吃驚”,甚至“有一件新聞弄得我目瞪口呆”。
在我們談話時,鄧小平一直在吃著水果。這時他向後靠在椅背上,活躍地談了起來。他說:“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是:1。打倒日本帝國主義;2。全國軍事的總動員;3。全國人民的總動員;4。改革政治機構;5。抗日的對外政策;6。戰時的財政經濟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