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20到25英里,還用擔架抬著傷兵。在這些傷兵當中,我們有幸救護過象伍蓋特將軍這樣的軍人。
救護隊工作六個星期以後,便宣佈解散了。自從在斯比昂·柯柏和瓦爾克朗茨被擊敗以後,英軍總司令放棄了主力攻取列第史密斯和其他地方的企圖,決定發兵漸進,以待英國和印度援軍的到來。
我們微不足道的工作當時得到很大的讚揚,而印度人的名譽也提高了。報紙上發表了讚揚我們的詩歌,說“我們終究是帝國的兒女”。
布勒將軍在他的報告中以感激的口吻提到救護隊的工作,而隊長們也都榮獲了作戰勳章。
這時印度僑團已經組織得更加完善了。我和印度契約工人有了更密切的接觸。他們已經有了更高的覺悟,印度教徒、穆斯林、基督教徒、泰米爾人、古遮拉特人和信德人都是印度人、都是同一個祖國的兒女,這種感情在他們中間已經根深蒂固了。大家都相信,印度人的疾苦現在肯定可從解脫了。當時白種人的態度似乎有了明顯的轉變。戰爭期間,和白種人的關係最好不過了。我們接觸了成千成萬計程車兵,他們對我們很友好,對於我們到那裡為他們服務是感激的。
我不禁要記述一下,在回憶人性經受考驗時所表現的英勇氣概多麼甜蜜。我們正向齊弗裡兵營進發,那裡羅伯滋勳爵的兒子羅伯滋中尉受了重傷,亟待救護。我們的救護隊有幸把他從戰地上救下來,那一天天氣酷熱——正是我們行軍的日子。大家都很渴。路上有一條小溪可以解渴,但是誰先去喝呢?我們的意見是,等士兵們喝完了,我們再去喝。可是他們不願意搶先,一定要我們先去,於是一種令人愉快的謙讓持續了好一陣。
第十一章 衛生改革和饑荒救濟
要我甘心做一個不起作用的政治團體的會員,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一向厭惡隱瞞或漠視僑團的缺點,也不願意不消除它的瑕疵而要求各種權利。所以我在納塔耳定居下來以後,就一直致力於清除人們對於僑團的指責,雖然這些指責並不是毫無根據的。這種指責往往是說印度人的習慣很邋遢,屋裡屋外總是不乾淨。因此僑團裡的主要人物已開始把他們的屋子收拾得整整齊齊,但是挨家挨戶的檢查卻是在杜爾班即將發生鼠疫的報告公佈以後才進行的。這是和城裡的神甫們商量並且得到了他們的贊同以後進行的,他們本來也希望和我們合作。我們的合作使他們的工作更加順利,同時也減輕了我們的困難。因為城裡一旦發生了傳染病,當局者照例總是沉不住氣,採取過分的措施,以高壓手段招致人們不快。僑團因為自動採取了衛生措施而避免了這種壓力。
然而我卻得到了一些痛苦的經驗。我明白,我不能象我指望僑團本身爭取權利那樣,輕易地指望它完成自己的責任。在有些地方我受到了侮辱,在別的地方則又遇到了客氣的輕蔑。要人們保持環境衛生,這對他們太麻煩了。要指望他們出錢做這件事,更是不可能。這些經驗更好地教導了我:沒有無限的耐性,要人們做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迫切需要改革的,是改革者自己,而不是社會,社會所能給與他們的,不是別的,而是比反對、厭惡、甚至殘酷的迫害好不了多少的東西。為什麼社會不能把改革者象珍視生命一樣所珍視的東西看成是一種退步現象呢?
不過這次鼓動的結果卻是:印度僑團多少懂得了保持他們的屋裡屋外清潔的必要性了。我受到了當局的敬重。他們明白,我雖然好為他們打抱不平,竭力為他們爭取權利,我還是積極對待並堅持自我純淨的修養的。
然而還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喚醒印度僑民對於祖國的責任感。印度是一個貧窮的國家,印度僑民到南非來尋找財富,當他們的同胞處境困苦的時候,他應該貢獻一部分收入給他們。這一點在1897年和1899年的可怕的饑荒年頭裡,他們做到了。他們捐獻了不少錢救濟饑荒,1899年的捐獻比1897年還要多。我們也呼籲英國人捐默,他們很好地響應了。就連印度契約工人也捐了錢,而這兩次饑荒所建立起來的制度一直繼續下來,我們知道,一到印度遇有民族災難的時候,南非的印度僑民總有一大筆捐款。
南非的印度僑民所提供的服務,就這樣在每一個階段對我顯示了真理的新含義。真理象一棵大樹,你越是培植,他所結的果子就越多。在真理的礦藏之中,越是追尋得深,發掘的寶藏就越富,這就顯示了為人服務所開闢的越來越多的多種多樣的形式。
第十二章 返回印度
我的戰時責任一解除,我就感到我要做的工作不再是在南非,而是在印度了。這並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