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好是生吃。
六年的經驗向我說話,禁慾者的理想食物是新鮮的水果和堅果,我在改變飲食以前,一直不知道靠這種食物為生能夠擺脫情慾的煩擾。當我在南非只吃水果和堅果的時候,奉行“禁慾”誓言一點也不覺得困難,自從我開始喝牛奶以來,就變得非常吃力了。我為什麼不吃水果改喝牛奶,以後還要交代,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我絲毫不懷疑喝牛奶使得“禁慾”誓言難於奉行。但是希望人們不要因此推論,所有禁慾者都不能喝牛奶,不同的飲食對於禁慾者所起的影響,只有經過多次的實驗以後,才能肯定。我必須發現有什麼水果可以代替牛奶,而又具有同等有助於筋肉的營養並易於消化。西醫、印度教醫生和穆斯林醫生都沒有能啟導我。因此,我雖然知道牛奶多多少少是一種刺激品,卻還一時不敢規勸別人不喝牛奶。
作為禁慾後一種外來助力,絕食是和挑選食物以及節食同樣需要。情感具有這麼一種壓倒一切的力量,只有在它受到了四面八方團團圍住的時候,才能夠加以控制。誰都知道,沒有食糧,情感這東西就無能為力了,所以我一點也不懷疑:絕食對於節制情感是很有幫助的。對於某些人來說,絕食沒有什麼用處,因為他們以為單靠機械的絕食就可以倖免於難,於是他們雖然不吃東西,卻是滿腦子的山珍海味,老是盤算著絕食期滿以後要吃喝什麼。這樣的絕食既不能幫助他們控制胃口,也無助於他們節制情慾。只有在心情和飢餓的肉體合作的時候,也就是說,當它對肉體所不應有的東西都能漠然置之的時候,絕食才有用處。心情是一切情感的根蒂。所以絕食的用處是有限的,因為絕食者仍然會被情慾所支配。不過可以這樣說:如果不絕食,性慾的消失通常是不可能的,而奉行“禁慾”誓言的人,不絕食是不行的。很多熱烈擁護“禁慾”的人都失敗了,因為他們想要象不禁慾的人那樣運用別的情感。所以他們的努力就象在盛暑而求冬寒一樣的徒勞。一個禁慾者和一個非禁慾者,他們的生活中間應該有一條分明的界線。兩者的相似只是表面的,而兩者的區別應該象白書一樣地清楚,雖然他們都從肉眼觀察事物,但不同的是,禁慾者用以觀察上帝的光輝,別的人卻用以觀察身邊的瑣事。他們都用耳朵聽,但不同的是,有的人充耳只聞天上讚歌,別的人聽到的卻是人間鄙語。他們都常常深夜不眠,但不同的是,有的人用以專心禱告上天,別的人卻把時間消磨在粗野而無聊的歡樂之中。他們內心都供奉著神靈,但不同的是,有人對於寺廟善加修葺,別的人卻是飽食終日而置神皿於不顧。所以這兩種人就象兩根分立的柱子,他們之間的距離隨著時間的消逝而越來越遠。
“禁慾”的意思就是控制思想上、言論上和行動中的情感。每一天我總是進一步地認識到節制上述各種慾望的必要性。放棄剋制的可能性是無限的,即使對於奉行“禁慾”誓言的人不限制其放棄剋制。這種“禁慾”是不可能以有限的努力達到的。對於許多人來說,這隻能是一種理想。一個立志奉行“禁慾”的人應該經常意識到自己的缺點,應該把纏綿於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慾追索出來,並不斷加以克服。只要思想不受意志的完全控制,“禁慾”就不能完美無缺。不自覺的思想是一種心情的反應,所以剋制思想就等於剋制心情,而這甚而比捕風捉影還要困難。然而,只要上帝存在人們內心,即使是控制心情也是可能的。千萬不要以為人們在困難面前就無能為力。這是最崇高的目標,因而它需要最崇高的努力才能達到是不足為怪的。
然而我一直到回國以後,才認識到靠單純的人力,是不可能達到這種“禁慾”的境界的。直到那時我還以為只要吃水果,就可以消除一切情慾,所以我還以這種信念自慰:以為除此以外,沒有更多的事情可作了。
但是我不應該先在這一章裡談我的鬥爭。同時我想講清楚,凡是希望奉行“禁慾”從而認識上帝的人,都不必失望,只要他們對於上帝的信仰不亞於對於自己努力的信心就行了。
色之於味,
如影隨形;
色離絕欲之人,
味絕得道之士。①
①見《薄伽梵歌》第2章59節。
所以上帝的名義和他的恩惠便是立志禁慾者最後的源泉。我認識這個真理,還是回到印度以後的事。
第九章 簡樸的生活
我曾經度過一段安逸而舒適的生活,但是時間很短。我雖然曾經精心裝飾過我的房子,但它絲毫不能使我留戀。所以我開始過這種生活不久,便把我的費用削減了。洗衣匠的賬單是沉重的,而且因為他向來不遵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