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頁)
作品。如果可能,我還想到德國去學德文哩。”就這樣他會談個不完。他對於學外文和旅行國外,有著無窮的興趣。
①馬哈爾希·德文特羅納斯·泰戈爾(Maharshi Devendranath Tagore)是印度現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羅賓特羅納斯·泰戈爾(1861—1941年)之父,以進行社會和宗教改變著稱——譯註。
“那麼你還要到美國去嗎?”
“當然。不去看看那個新大陸我怎麼能夠回印度呢?”
“可是你上哪兒弄那麼多錢?”
“我要錢幹什麼?我不象你那麼時髦。我只求吃得飽穿得暖就夠了。而這一點只靠我寫書和朋友們的幫助就夠我開銷了。我總是坐三等車旅行的。我去美國的時候,也打算搭統艙。”
納拉揚·亨昌德羅的簡樸是出於自然,同時他又非常率直。他一點也不表現驕傲,只是他對於自己作為一個作家的才能未免過分注意了。
我們天天見面。我們的思想和行動大部分是相同的。我們都是素食者,我們常常在一起吃午飯。這正是我自己做飯,每星期只花十七先令的日子。有時我到他的住處去,有時他到我這裡來。我做的是英國式的飯,他卻是除了印度飯以外,什麼都不滿意。他要沒有黃豆湯①便吃不下,我做的卻是紅蘿蔔湯,而他終覺得我的口味很可憐。有一次他弄到了一點蒙豆②,煮好了帶到我這裡來,我吃得很高興。這就開始了我們之間經常交換食物的規矩:有時我把好吃的東西送到他那裡,有時他也帶來給我。
①dal是印度人日常吃飯必備的黃豆湯,豆粒很小,為印度特產——譯註。
②mung,印度豆類,頗似扁豆——譯註。
那時曼寧主教的名字正掛在每個人的嘴上。由於約翰·伯恩斯和曼寧主教的努力,碼頭工人的罷工提早結束了。我告訴納拉揚·享昌德羅:狄斯榮立如何誇獎主教的簡樸。他便說:“那麼我一定得見一見這位聖人。”
“他是一個大人物,你怎能見到他呢?”
“怎麼?我自有辦法。我必須請你代我寫一封信給他。你告訴他我是一個作家,我要為他所做的人道主義的工作當面向他祝賀,還要告訴他因為我不懂英文,所以要你一齊去當翻譯。”
我照他的意見寫了一封信。不過兩三天曼寧主教便回片約見我們。於是我們一同去見這位主教。我穿上平常會客的衣服,納拉揚·亨昌德羅卻是依然故我,還是穿著那件衫子和那條褲子。我對他這種打扮開了玩笑,可是他卻縱聲笑起來說:
“你們這些文明人都是膽小鬼,大人物從來不注重一個人的外表,他們注意的是一個人的內心。”
我們進了主教的大廳。我們剛剛坐下,便有一位瘦瘦高高的老先生出來和我們握手。納拉揚·亨昌德羅便這樣寒暄說:
“我不想多耽擱您的功夫。我是久仰大名,特地來致謝您為罷工工人所做的好事。我向來有一種拜會世界名人的習慣,所以今天前來打擾您。”
這自然是我的翻譯,他講的是古遮拉特話。
“你們來了,我很高興。我希望你們在倫敦會感覺如意,也希望你們能多和這裡的人往來。願上帝祝福你們。”
說完這幾句話,主教便站起來和我們告別。
有一次納拉揚·亨昌德羅穿著一件內衣和一條“拖地”①到我這裡來。我那位善良的女房東開了門,慌張地跑過來——這是一位新的女房東,她不認得納拉揚·亨昌德羅——對我說:“有一個瘋子模樣的人要見你。”我連忙跑到門口去,想不到就是納拉揚·亨昌德羅,我實在吃驚。然而他的臉上除了平時的笑容以外,並沒有別的表情。
①“拖地”(dhti),一塊寬長的白布,一般印度男人纏在身上當褲子用——譯註。
“可是街上的小孩子沒有追你嗎?”
“是的,他們跟著我走。可是我不理會他們,他們也就不鬧了。”
納拉揚·亨昌德羅在倫敦住了幾個月,便到巴黎去了。他果然學起法文來,而且翻譯了法文書籍。我的法文程度倒是夠得上為他校對譯文,所以他就將稿子寄給我看。其實他不是翻譯,只是寫下了大意。
最後,他果然貫徹了他訪問美國的決心。他煞費苦心才弄到一張統艙船票。他到美國以後,有一次因為穿那件內衣和“拖地”上街,竟以“‘奇裝異服”被扭控公庭。我記得他被判無罪開釋。
第二十三章 大博覽會
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