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3/4 頁)
武則天不勝其煩,揮揮手說:“你先回去吧。”
第二天,王方慶又去了,又喋喋不休,顛三倒四翻來覆去地說了一番。武則天又說:“朕日理萬機,立皇嗣的事,暫時還不能考慮,你還是過一段時間再來吧。”
過了兩天,王方慶覺得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應該趁熱打鐵,於是又入宮了。武則天因為連殺了幾個宰相,朝中空空蕩蕩,急需人才,正和鳳閣侍郎李昭德商議開科取士的事,見王方慶又來了,不勝其煩,沒等他開口,武則天就對李昭德說:
“把這個討厭的傢伙拉出去,賜他一頓棍杖。”
李昭德早就想除掉這個無賴了,一揮手,上來兩個侍衛,把王方慶腳不沾地地拖了出去,一直拉到先政門,聽說李昭德要杖打王方慶,不一會兒,先政門前就圍滿了看熱鬧的朝士,李昭德指著王方慶大聲宣佈道:“此賊欲廢我皇嗣,立武承嗣。”
武承嗣就在旁邊,此話分明是說給武承嗣聽的,躲在屋子裡的武承嗣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坐立不安。
“把這個逆賊給我狠狠地揍一頓。”李昭德喝道。
立即竄上來幾個衛士,掄起練過硃砂掌的蒲扇般大的手掌,照著王方慶的嘴臉劈劈啦啦地打起來,打得王方慶耳鼻出血,殺豬般地嚎叫,嘴裡還喊著:“武大人啊魏王爺,快來救救我啊……我快要叫人打死了。要不是你花錢請俺……俺怎麼也不會受這份洋罪……武大人啊,你得講究點仁義道德,千萬不能見死不救啊……”
朝士們一聽,都明白了怎麼回事。大家議論紛紛,朝武承嗣辦公室的方向投去鄙夷的眼光。
李昭德見打得差不多了,王方慶也沒什麼力氣叫喊了,遂喝令左右杖殺王方慶。聚集在宮門外數百名市井無賴,聽到王方慶被杖殺的訊息,嚇得立刻散去了。
武則天聽說王方慶被杖殺的訊息,有些惋惜,對李昭德說:“其實這個王方慶說得也有些道理啊。立子?立侄?朕確實也拿不定主意啊。”
李昭德恭手進言道:“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當傳之子孫為萬代業,豈得以侄為嗣乎!自古未聞侄為天子而為姑立廟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顧託,若以天下與皇嗣,則天皇不血食矣。”
昭德之言,曉以君臣大義,夫妻之情,母子之情,可謂是情理交融,無懈可擊,不由得武則天不連連點頭,說:“聽卿一席話,了結朕數日之思慮。如今宰相位置空缺,你就領一角吧。”
“謝陛下隆恩。”
謝恩畢,李昭德又恭手進言道:“臣舉薦一人,可為宰相。”
“何人?”
“洛州司馬狄仁傑,懷忠秉正,有安人富國之才。儀鳳中,為大理寺,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俄轉寧州刺史,撫和戎夏,人得歡心。如今知洛州司馬,頗有善政,是不可多得的宰相之才。”
武則天點點頭,說:“朕也久有起用狄卿之意,可速發特使,召其還京。”
“遵旨。”李昭德答應一聲,轉身走了。
不二日,狄仁傑趕赴京城,朝中,武則天當即頒詔:
封狄仁傑為地官尚書,與冬官尚書裴行本並行平章事。
武則天微笑著,看著狄仁傑,愛才之心溢於言表,說:
“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譖卿者名乎?”
狄仁傑恭手謝道:“陛下以臣為過,臣當改之;陛下明臣無過,臣之幸也,臣不知譖者,併為善友,臣請不知。”
武則天聽了,深加嘆異,以為狄仁傑有長者風。
這時,大學士王循之,因害怕酷吏,不想在朝中呆了,因出班請奏:“臣父母年邁多病,臣請乞假還鄉照顧雙親。”
武則天得了狄仁傑,心情不錯,於是答應道:“難為你一片孝心,朕就準你的假。”
御史中丞知大夫李嗣真深知王循之告假的真正原因。
於是手拿奏書,出班奏道:“今告事紛紜,虛多實少,恐有兇慝險謀離間陛下君臣。古者獄成,公卿參聽,王必三宥,然後受刑。比日獄官單車奉使,推鞫既定,法家依斷,不令重推,或臨時專決,不復聞奏。如此,則權由臣下,非審慎之法,倘有冤濫,何由可知?況以九品之官專命推覆,操殺生之柄,窮人主之威,按覆既不在秋官,省審復不由門下,國之利器,輕以假人,恐為社稷之禍。”
武則天聽了,不以為然,說:“沒這麼嚴重吧,朕覺得他們只是殺了該殺的人。”
狄仁傑也恭手說:“生殺之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