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4 頁)
納言姚Shou:
“昭德身為內史,備荷殊榮,誠如所言,實負於國。”
姚Shou曾因獻符瑞遭到李昭德的嘲罵,此時,也不願說李昭德的好話,遂附合道:“昭德專權用事,有負皇恩,陛下可敕文訓斥。”
武則天半天沒言語,覺得該動一動這李昭德了。
這天,李昭德和婁師德下朝後,一起向南衙去,到了南衙的辦公室,婁師德對李昭德說:“皎皎者易汙,山堯山堯者易折。公孤軍奮戰,四面出擊,斥諛妄,罵酷吏,挫諸武,誠可謂八面樹敵。但公韜晦之術不足,近日有幾個下等官員彈劾大人,其背後必有勢力強大的黑手,大人不可不察。”
李昭德嘆道:“我豈不知,然以我的性格,又豈能容忍這些醜類橫行。太后一朝,鮮有坐得穩、坐到底的宰相,要殺要剮,隨她去吧。”
婁師德真誠地說:“公近日少說話少做事,師德將盡力保公。過一陣子,我也要申請外放,長期呆在皇上身邊,是不大好啊。”
過了數日,李昭德被左遷為欽州南賓尉,數日,又命免死配流。不久,婁師德以宰相之職充隴右諸軍大使,檢校河西營田事。
李昭德遭貶後,除婁師德外放外,宰相班子是這樣的:豆盧欽望守內史,司賓少卿姚王壽為納言,左肅政中丞楊再思為鸞臺侍郎,洛州司馬杜景儉為鳳閣侍郎,並同平章事。
一日,內史豆盧欽望為了顯示自己擁軍,突發奇想,上表請以京官九品以上者拿出兩月的俸祿,捐給軍隊。武則天也想省兩個軍費,批示以群臣百官簽名為準。
豆盧欽望想把這事辦成,書一個帖子,令百官簽名,百官不知何事,惟有見帖簽名而已。拾遺王求禮不滿豆盧欽望的行為,拒絕簽名,說:“明公祿厚,捐之無傷,卑官貧迫,捐祿後一家大小衣食無著。”
百官在帖上籤上名後,豆盧欽望呈給皇上武則天,武則天心裡喜悅,覽表嘆道:“難為眾愛卿對皇家如此忠心,竟捐出兩月俸銀以贍軍。”
王求禮上前奏道:“此簽名非百官本意。想陛下富有四海,軍國有儲,何藉貧官九品之俸而欺奪之!”
姚王Shou為值班宰相,上來喝斥道:“求禮不識大體,還不退下?”
王求禮不吃他這一套,反唇相譏:“你姚王Shou是寶仁君子嗎!”
見王求禮這一攪乎,武則天頗不耐煩,擺擺手說:“算了,算了。軍供不足,自有國庫撥付。朕也不想使眾卿那幾個小錢。”
率大軍北討突厥的薛懷義,班朝回朝後,被加封為輔國大將軍,改封鄂國、上柱國,賜帛二千段。吉人自有天相,薛懷義得意非凡,嚷嚷著叫武則天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兼平章事。望著薛師的急不可待相,武則天哈哈大笑,說:
“讓你出去玩玩還行,真要領兵打仗,你還不夠格。”
薛懷義不服氣,說:“我兵不血刃,已度紫河,其功非淺,這可是聖上御口親說的。”
“好了,好了。”武則天攬住薛懷義說:“你還是到白馬寺當主持吧,閒來入宮侍候侍候朕,就別想其他了。”
薛懷義賴著武則天說:“我就得當兵部尚書和平章事。”
武則天捏著薛懷義的鼻子說:“讓你處置軍國大事,朕怎能放心,再說讓你當宰相,影響也不好。”
薛懷義一聽這話,從武則天懷裡掙脫出來說:“什麼影響不好,十幾年了,我薛懷義在皇宮內進進出出,誰不知道?”說著,薛懷義拿起褂子就走了。
回到白馬寺,薛懷義還留戀軍隊裡那一呼百應,千軍萬馬的生活,於是廣開山門,廣招門徒。京都附近的潑皮無賴閒人們,紛紛趕來投靠,一時度力士為僧達兩千多人。這些人鬥雞走狗,吃喝拉撒,一時把白馬寺及其附近鬧得烏煙瘴氣。薛懷義閒來無事,特地從部隊裡請來教官,教力士和尚們操練一、二,謂之預習陣法,將來好為國上陣殺敵。
薛懷義好一陣子不去皇宮了,武則天有些惦念,這天,特派上官婉兒去請。上官婉兒到了白馬寺,話剛說出口,薛懷義就指著院子裡歪七斜八、正在操練的和尚兵說:“我這一段時間忙於事務,無暇入宮。”
上官婉兒在一旁輕輕地說:“皇上相招,您怎麼也得抽空去一次。”
薛懷義撇著嘴說,“有什麼好去的,上次我想當兵部尚書,她都不讓我當。光讓我陪她,我早就受夠了。”
上官婉兒捂住耳朵說:
“薛師說的混帳話,婉兒可一句沒聽見。”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