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因為缺少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而與成功失之交臂。
11。行銷要懂得不拘常規
在一家營收不錯的公司,員工都習慣了服從。一天,總經理吩咐任何人都不要走進八樓那個沒掛門牌的房間,但他並沒有解釋原因。大家牢牢記住了總經理的叮囑,誰也不去八樓那個沒掛門牌的房間。
一個月後,公司新進了一批員工,總經理對新人又交代了一次。
這時,有個年輕人在下面小聲嘀咕了一句:“為什麼·”
總經理滿臉嚴肅說:“不為什麼!”
回到崗位上,那個年輕人還在不解地思考著總經理的吩咐,同事便勸他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不用操別的心,時時聽從上級的吩咐準沒錯。
但年輕人卻偏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眾人便拿出公司的規定提醒他。可是年輕人不聽勸告,非要走進房間一探究竟。
他輕輕地敲門,沒有回應,再輕輕一推,虛掩的門開了。房間裡只擺了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一張紙牌,上面用紅筆寫著幾個字——把這個紙牌送去給總經理。
年輕人十分困惑地拿起那個沾了許多灰塵的紙牌,走出了房間。
這時,同事們都為他擔憂,有人替他出主意,勸他趕緊把紙牌送回去,大家也都同情地表示:“一定會替他守密。”
可是年輕人卻謝絕了眾人的好意,直奔總經理辦公室。當他將紙牌交到總經理的手中時,總經理一臉笑意,宣佈了一項讓他震驚的訊息:“從現在開始,你被任命為業務部經理。”
“就因為我把這張紙牌拿來了·”年輕人不解地追問。
“沒錯,我已經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能勝任這份工作。”總經理充滿自信地看著他。
後來,在年輕人的帶領之下,業務部的業績果然蒸蒸日上。
事後,總經理向眾人解釋:“行銷是最需要創造性的工作,只有不被舊有成規束縛住才能勝任。你們就是因為已經習慣於安逸、習慣於服從,缺乏創意與突破,才會壓抑自己的好奇心。但,這並非是個好的業務員該有的特質啊!好奇也許真的會殺死一隻貓,但如果自己只是訓練有素的工作機器,不是更顯悲哀嗎·”
12。以目標激勵自己
1968年春,羅伯特·舒勒博士立志要在加州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知名的設計師菲利浦·約翰遜表達了自己的構想:“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間建造一座伊甸園。”
約翰遜接著詢問他的預算,舒勒博士堅定而坦率地說:“我現在一分錢也沒有,所以100萬美元與400萬美元的預算,對我來說沒有分別。重要的是,這座教堂本身要有足夠的魅力來吸引大眾捐款。”
教堂最終預算為700萬美元。而400萬美元對當時的舒勒博士來說,是一個不僅超出了能力範圍,也超出了理解範圍的數字。
當天夜裡,舒勒博士拿出一張白紙,最上面寫著“700萬美元”,然後又寫下了10行字:
(1)尋找1筆700萬美元的捐款。
(2)尋找7筆100萬美元的捐款。
(3)尋找14筆50萬美元的捐款。
(4)尋找28筆25萬美元的捐款。
(5)尋找70筆10萬美元的捐款。
(6)尋找100筆7萬美元的捐款。
(7)尋找140筆5萬美元的捐款。
(8)尋找280筆萬美元的捐款。
(9)尋找700筆1萬美元的捐款。
(10)賣掉1萬扇窗戶,每扇700美元。
60天后,舒勒博士以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造型打動了富商約翰·科林,說動他捐出了第一筆100萬美元。
第65天,一對聽了舒勒博士演講的農民夫妻,捐出第一筆1000美元。
第90天時,一位被舒勒博士精神所感動的陌生人,生日當天寄給舒勒博士一張100萬美元的支票。
8個月以後,一名捐款者對舒勒博士說:“如果你的誠意和努力能籌到600萬美元,剩下的100萬美元就由我來支付。”
第二年,舒勒博士以每扇窗500美元的價格,請求大眾認購水晶大教堂的窗戶,付款辦法為每月50美元,分10個月分期付款。6個月內,一萬多扇窗戶就全部售出了。
1980年9月,歷時12年,可容納一萬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了,它成為世界建築史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