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第2/4 頁)
來的只有一個訊息,那就是各諸侯的使者竟然聯炔來訪,如此大使,也不得不請黃逍出面了。
而江東的使者,為首的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魯肅魯子敬,鼓來人稱“謙誠君子”、後來吳國的大都督魯肅此時也不過只二十多歲,身高接近八尺,體形魁梧,面相憨厚,向武將多過像文士,可是他一身文士裝束,卻給人一種和諧的美感,這就不得不說明魯肅的氣質非凡了。
“魯肅微末之名竟能入黃天王之耳,魯肅萬分榮幸”魯肅也笑著向黃逍拱手行禮。
“子敬現在在孫將軍那裡任何職?”黃逍問道。
“肅不才,得蒙我家主公錯愛,任贊軍校尉。”魯肅輕輕一笑,答道。
黃逍哈哈一笑道:“孫伯符他好生小家子氣子敬如此大才,不過一介校尉。倒不如到本王麾下,以本王五州之地,當可使子敬一展才華也”
要說對如今孫策麾下地那些人才中黃逍最重視地莫過於周瑜、魯肅以及不知道是不是在孃胎裡的陸遜,而相對於周瑜這位才華橫溢的軍事家、藝術家而言,黃逍則更看重樸實無華卻內藏錦繡的魯肅。
“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這是陳壽對魯肅的評價。
但讓黃逍最為看重魯肅的卻是魯肅他始終不渝的堅持孫劉聯盟,這是因為他看到了聯盟的維持與鞏固,關係到江東生死存亡地長遠利益,這正是魯肅目光遠大的過人之處,這表明了魯肅不但具有一個大政治家的膽略、卓識和政治的、軍事的和外交的才能;而且還具有不為一已私利,忠誠於國家大業地可貴品質。“推魏氏百勝之舉,開孫權偏王之業”這句話足以證明後人對魯肅的推崇。而後世之人王夫之也對魯肅一力促成和極力維護的孫劉聯盟的行為評價道:身任天下之重,舍敦信而趨事會。君子之所賤,抑英雄之所恥也,功隳名辱而身以死亡,必矣。欲合孫氏於昭烈以共圖中原者,魯肅也;欲合昭烈於孫氏以共拒曹操者,諸葛孔明也;二子者守之終身而不易。子敬以借荊資先主,被仲謀之責而不辭;諸葛欲諫先主之東伐,難於盡諫,而嘆法正之死。蓋吳則周瑜、呂蒙亂子敬之謀。蜀則關羽、張飛破諸葛之策,使相信之主未免相疑。然二子者,終守西吊劉表東乞援兵之片言,以為金石之固於心而不能自白,變故繁興之日,微二子而人道圮矣。然而肅之心未遽忿羽而墮其始志也,以義折羽,以從容平孫權之怒,尚冀吳、蜀之可合。而與諸葛相孚以制操耳。身遽死而授之呂蒙,權之忮無與平之,羽之忿無與制之,諸葛不能力爭之隱,無與體之,而成謀盡毀矣。肅之死也,羽之敗也。操之幸,先主之孤也。悲夫
正是因為如此,黃逍雖然知道魯肅不可能背棄孫策。但他還是想拉攏一下魯肅,實在不行,也能在那個疑心病不遜於曹操而殘忍好殺更勝一籌的的孫權心中安下一根釘子,至於孫策麼,除了勇武過人,這腦子卻實在不怎麼樣待到日後與孫權對戰的時候,黃逍自然相信郭嘉、戲志才等會引發孫權心中的疑惑,兄弟的意見,難保不能左右孫策的思想。
但是黃逍的話雖然聲音不大,可身邊地郭嘉等人卻聽到清楚。黃逍識人之明,在這漢末,甚至已經遠遠超過了許劭,廣為人知,這在上層圈子中也不是秘密了。見黃逍明目張膽的撬孫策的牆角,眾人都心中一驚。郭嘉等人倒是並不吃驚於魯肅如何能得到黃逍的重視,因為自黃逍幾年前見過孫策後,就將孫策屬下值得注意的人一一點了出來,魯肅正是其中關注級別最高的一批。可是他們卻吃驚於黃逍對魯肅的看重,他們也知道黃逍應該沒見過魯肅,卻不知道現在根本就沒什麼名氣的魯肅為何會引起黃逍如此的重視。
但是,跟隨魯肅一同來的江東另一使者顧雍對魯肅之才是心知肚明,他可不願意看著黃逍將魯肅拉到天都一邊。
“哈哈哈黃天王說笑了,天王同我家主公皆為漢臣,肅為孫將軍部屬,哪有隨意改換門庭之理?”魯肅笑著回答道。這種綿裡藏針的回答倒是讓郭嘉等人真正見識到了魯肅精明強幹的一面。
黃逍心中暗笑,他原本還不知道該如何向郭嘉他們解釋他對魯肅的重視,沒想到魯肅自己卻露出了鋒芒。看來此時的魯肅雖然有才華,可惜經驗上還是欠缺了一些。
顧雍可是經驗老到,一聽魯肅的回答立刻臉色微變,他知道魯肅已經在黃逍面前暴露了,完全失去了低調的機會。顧雍心中苦笑,雖然能被黃逍看重的人最差也能被眾人關注,但此時卻並不是他顧雍以及孫策希望魯肅揚名的時候。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