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第2/4 頁)
的英雄,沙場上的猛將,陽光下的男兒的話,那孫權就是真正的梟雄,權術上的高手,陰暗中的毒蛇”
“哦?主公好象還不曾見過孫權吧?又怎麼會下這樣的結論?”郭嘉有些好奇的問道。
“呃……這個嘛,沒事看看星空,偶有所得罷了,呵呵……”黃逍臉現一呆,隨即生硬的回道。沒辦法,總不能說在書上看來的吧
“哦?真的如此?可這次……”郭嘉雖然還有疑惑,但卻開始正視黃逍的話了。黃逍“擅長”觀察天象,如今已經傳得人盡皆知,郭嘉自然不會例外,同樣受黃逍忽悠而不起疑心。
“孫策卻是一衝動之人,不過,其麾下,智謀之士不少,尤其那個周瑜如果說沒人勸阻孫策的話,你認為這事可信嗎?”黃逍反問道。
“請主公詳細說來。”郭嘉同黃逍來到黃府的書房,坐了下來,黃逍命下人送來的茶點。郭嘉也不見外,他太瞭解黃逍了,要麼不說,要說就是長篇大論。況且孫權取代孫策,黃逍甚至說過這樣的話,郭嘉自然想聽聽唯一瞭解這對兄弟的黃逍的意見。
“以本王看來,孫權的性格和一個春秋時的國君相當相似。”
“哦?不知道主公所說的是何人?”
“越王勾踐”
黃逍這樣地評語或許有些偏頗,但卻絕對沒錯。歷史上,孫家三位人物,孫堅、孫策均是武將出身,勇堅剛毅,雖然孫策的韜略見識略勝其父一籌,但他們都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而孫權則和他的父兄截然不同,孫權則不但個人也相當勇武(曾親自射過老虎)。更是一個善於動腦的人,是個權謀大師,就連奸詐如曹操者,都曾經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樣的話。後人也曾說其英武果斷,膽略過人。孫權善於權變,精通政治,這在處理與劉備關係的問題上表現地十分明顯。他的大度,他地精明,都在此顯現無疑。敗曹操、破關羽、退劉備,孫權在政治場上是一個徹頭徹尾地“英雄”。陳壽在《三國志》中對孫權地評價立有這樣地話:“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這段話充分說明了孫權英明的一面,這和勾踐在攻打吳國失利後完全一樣。忍辱負重、臥薪嚐膽。勾踐報仇雪恨。孫權成就帝王之業。但是這之後還有一段話:“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賜厥孫謀以燕冀於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這是說孫權性好猜忌,動輒就以殺戮來解決問題。於是晚年時使得吳國混亂不堪,元氣大傷,這一點也和勾踐勝利後好享樂,動輒誅殺功臣地行為完全一致。後世地易中天先生曾藉著史學大師翦伯贊先生那句“曹操將皇袍當襯衣穿”引申出劉備“將襯衣當皇袍穿”和孫權“將皇袍反過來穿”。這是說孫權事先做好皇袍,但時機不對時,他先反著穿,時機出現了,他就正過來穿。這個評價準確地將孫權和勾踐地相似之處簡單明瞭地描述了出來。
然而這個時候,孫權根本就是一個小屁芥,一個菜鳥而已,更不要說有什麼一星半點的建樹,也就不可能有明確地證據表明他英武過人、刻薄寡恩地一面,黃逍又如何能向郭嘉舉出實質性地事例呢?
可是這個問題單純在郭嘉和黃逍之間卻並不能成為問題,郭嘉對黃逍的信任已經近乎於有些盲目,這可是黃逍這些年從不出錯的例項擺在那裡的結果。
忽悠人,也要有根據,而黃逍的根據,則是他的歷史知識
不過,信任歸信任,但是難免郭嘉會有些不解,郭嘉皺著眉頭問道:“主公,你真地如此認為?”
“如果本王從星象中得來的不差的話,確實如此雖然沒有證據,然我能從天象中看出他的野心和個性,這是個野心極大,性情堅忍地傢伙。天空中,看到屬於他的那一顆星,就像看見了一條盤在那裡伺機噬人地毒蛇,讓人心中為之一冷。呼本王也實在想不出,怎麼孫堅一世英雄,養的兒子卻個個不同。孫策、孫翊豪爽過人,孫匡、孫朗平和。孫權卻……難道真地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孫文臺好像是娶了一對姐妹花哦”黃逍面容變得有些古怪。
郭嘉看到黃逍竟然能將話題岔到如此之遠,也很是佩服黃逍的聯想能力。
“主公,孫堅已經死了……”看著黃逍,郭嘉一陣的無語,喚道。他對於黃逍這樣天馬行空的思維,也已經有些見慣了。
黃逍卻像沒有聽到一般,擺擺手,接著說道:“江東自古也算是英傑輩出,春秋之時吳越兩國輪流稱雄便得益於此。四百年前項羽又憑藉著八千江東子弟兵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