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第3/4 頁)
顯。如今,更是連奪青、袞、豫三州,其心,天下人俱知矣
荊州袁公路。與其兄為一丘之貉,不昭昭野心比其兄更烈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違,公然稱帝
益州劉季玉。唉,此子雖有賢明,然差其父甚遠。固守有餘,進取不足,不堪大用。
荊州劉景升。哼社稷重耶?皇位重耶?亦不是真心興漢之人
江東孫策。單單憑其父子私藏傳國玉璽這一件事,其心可誅,更不會有心向大漢
黃逍。當初聽聞他孤軍深入、征討董卓,還道此人乃仁義之輩,沒想到亦是董卓之流,挾持天子為之號令天下不臣……黃逍既除,剩下一些散兵遊勇,又何足道哉?
任由戰馬向前馳騁,馬背上的徹裡吉卻是想了很多。他為了能進軍中原,可以說是準備充分,中原的一舉一動,幾乎都瞞不過他,只不過,知道的時間早晚而已。如果,黃逍能知道徹裡吉的心中所想,一定會感慨,羌人所圖,或者說,徹裡吉所圖,非小也何止非小,竟然是整個中原的大好河山
嗯,斬殺黃逍,然後一舉拿下涼州,屆時,以涼州為後盾,進兵關中、再南下……
正想著,徹裡吉心中沒來由地一顫,目露驚疑之色環視四周。
“大王?”身邊的麾下大將楊蘭見徹裡吉神色稍有驚慌,詫異問道,“大王,你怎麼了?”
只見徹裡吉雙目不停地掃視著兩邊陡峭山壁,低聲急切說道:“也不知怎麼,本王我心中跳得厲害對了,有沒有問過嚮導,此處,乃是何地?”
“此地名為祁連山。”楊蘭顯然早就問過嚮導,此刻見徹裡吉相問,當即回道。
“祁連山?何以名為祁連山?”徹裡吉想了想,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也不知道,這心跳為何,遂問起這祁連山來。
“聽嚮導官說,此山,本名為南山,後被匈奴人命名為祁連山。此山,據說全長兩千餘里,而此處,卻是最寬之地,按匈奴的語言,祁連,名為天,青天之意,具體,末將就不得而知了。”楊蘭忙將自己所知道的一些,一一講給徹裡吉聽。
“原來如此,”徹裡吉微微點了點頭,唸叨道:“不知道為什麼,一進這山谷,本王就有一種心神不寧的感覺,心跳的厲害。”
“啊?”楊蘭為之愕然,望了一眼四周笑著說道,“大王,你莫不是因連日趕路,心神疲憊所致?”
“不不不”徹裡吉連連搖頭,驚疑不定說道:“非是疲憊、非是疲憊,如果,本王沒有料錯的話,這是本王的直覺在做怪,似乎,前面有什麼危險在等著我們。”
“怎麼可能?黃逍大軍在我軍的眼皮底下逃了兩日,情況如何,大王也是知曉,難道,如此狼狽的五千餘人,還有膽量奈何大王的近六萬大軍嗎?要知道,咱們大軍可不比黃逍他們,一路追趕而來,雖然說疲累不堪,但是,總好過黃逍的大軍連一口飯都沒得吃吧?”楊蘭很是不以為然的說道。
連續兩日來,沒日沒夜的追趕著黃逍的大軍,但是,這些西羌軍的將士,士氣越見回升,甚至,今天,前面的黃逍大軍中計程車卒,甚至有坐不穩戰馬者,更是大大的堅定了羌軍將士追殺之心,而楊蘭,也是如此。
“事情有些不對,”徹裡吉此刻反倒多了心,猶豫著說道:“楊蘭,按說,黃逍遭到我軍的包圍,當往東面突圍才是,只要逃到樂涫城,那我軍再也奈何不得他什麼。可為什麼他偏偏逃往南方,這似乎不合常理啊?”
“主公,你多心了,亂軍之中,又哪有那個精力去辨別方向?往南突圍,也在常理之中,難道大王忘記了兩日前,黃逍見到我大軍氣急敗壞的樣子了嗎?”楊蘭寬慰勸道。
“不對,即便是這樣,其突圍之後,又何以一直向南,途中,其完全可以改變方向的”徹裡吉還是沒有打消心中的疑慮,反問道。
“大王,我軍六萬士卒,橫下延綿數里,即便是黃逍想掉頭,也是難啊萬一給我軍纏住,到時大軍圍上,豈不是更難突圍?黃逍此人,素來謹慎,這樣沒把握,甚至是冒險的事,其斷不會去做。而且,聽說黃逍的‘虎神衛’慣於山林作戰,一般的山,根本對他們沒什麼影響,末將估計,他們是想鑽進深山吧”楊蘭分析說道。
“鑽進深山?不好本王說怎麼心驚肉跳的,原來,是黃逍欲逃快,傳令大軍,急切追趕上黃逍,莫要讓其逃逸,縱虎歸山,後患無窮啊”徹裡吉被楊蘭一語點醒,忙急聲吩咐道。
可惜,急切間,他卻是忘了他只在意到,楊蘭說“虎神衛”慣於山林作戰,所以,不欲令“虎神衛”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