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20世紀日本的“天定擴張使命”之地。日本這個極度自尊自大的民族認為,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的中國簡直唾手可得,幾乎理所當然地要為日本所用。日本的貪婪野心還遠不止於亞洲。1925年,也就是日本與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簽訂的,承認日本為世界第三大海軍強國的獨特作用的主力艦限制條約簽訂3年以後,日本陸軍總參謀部的一個成員大川周明寫了一本書,該書不僅堅持認為日本的天定使命是“解放”亞洲,而且強調日美之間的世界戰爭不可避免。在該書的最後一章裡,當他簡直就像是在上天的啟示下預言這兩個國家之間將會爆發一場聖戰時,恐怕連他自己也不能料到他會預測的那樣準:“在一個新世界到來之前,西方與東方的強國之間必將要決一死戰。這種看法已在美國對日本的挑戰中得到體現。亞洲最強大的國家是日本,而代表歐洲的最強大的國家是美國……這兩個國家命中註定要打仗。只有上帝才知道這一仗何時打。”
30年代,日本政府自身陷入了政治紛爭之中。一些人主張利用日本的新技術建設一個更好的國家,另一些人卻希望利用日本的軍事優勢對其鄰國實行對外擴張計劃,他們之間竟相爭奪擴大影響。擴張主義者的理論獲得了右翼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的狂熱支援,他們要求建立限制個人財富、資產國有化並主宰亞洲的軍事獨裁政權。這些觀念燃起了下級軍官的野心,他們出身農村,少年氣盛,天生不信任東京的政客們,並迫不急待地想要得到權力。儘管他們之間也存在不和,但他們卻認定有同一使命:他們相信日本的天定命運是對歐洲人報仇雪恥並稱霸亞洲,為此他們要徹底改造現社會,並清除一切官僚的、經濟的和政治的障礙。
這些介入者一步一步地使政府中的溫和派作出了一系列妥協。但他們仍嫌變化的步子太慢,於是開始密謀推翻政府。1931年,他們策劃了一場政變,但最終沒有進行。1932年,一群海軍軍官在東京發動了一場恐怖襲擊,殺死了首相犬養毅,但他們未能實施戒嚴法。
1936年2月26日,一群青年軍官發動了一場大膽的武裝政變並要了幾個政治家的命。儘管這次政變使東京的商業區陷入了3天多的癱瘓狀態,但最終被鎮壓了下去。其首領或被投入監獄,或被處以死刑。於是權力從極端分子手中轉移到政府中行事更為謹慎的人們手中,但是重要的是指出這個事實,即這些人在當時也同樣具有許多青年軍官的狂熱思想:稱霸亞洲是日本的權利。
日本的一些極端民族主義分子很快就意識到,他們要想控制中國就必須迅速行動。因為有跡象表明。1895年被迫屈從於日本要求的中國正在探索強國之路,這使日本的擴張主義者認為必須趕快履行他們的“使命”。
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的確在使自己從一個分裂的帝國變成一個努力奮鬥的民族共和國。1911年,革命軍打敗了清軍,結束了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清朝統治。20年代蔣介石領導的民族主義者成功地打敗了北方軍閥,統一了中國。他們還宣佈,廢除外國列強強加在清政府頭上的一切不平等條約是其奮鬥的目標。由於蔣的運動聲勢浩大,這就威脅到日本在中國東北和蒙古(即所謂“滿蒙”地區)的利益。必須採取行動,而且要快,否則中國將強大到不可能被征服。
日本軍方在政府的贊同下,開始更具侵略性地干涉中國的事務。1928年由於中國東北軍閥張作霖拒絕與日本人全面合作,他們就策劃了暗殺他的行動。這次謀殺使中國人民極為憤怒,他們組織了更大規模的抵制日貨運動。
30年代,日本對中國不宣而戰。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燬了日本管理的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妄圖挑起事端,當這場爆炸沒有達到使一列特快列車出軌的目的後,關東軍卻打死中國守軍,並向世界輿論反誣中國有意搞破壞。這個事件給了日本人佔領中國東北的藉口,他們把中國東北改名為“滿洲國”,並扶植中國最後的皇帝、滿清王朝的繼承人溥儀組成傀儡政府。佔領中國東北所激起的中國的反日情緒在中華民國積極分子的支援下更加高漲。在雙方的情緒都十分激昂的情況下,1932年爆發了流血事件,當時上海民眾襲擊了5個日本僧人,其中1人死去。日本立即對整座城市進行報復,他們轟炸上海並使好幾萬平民百姓死於非命。當上海的大屠殺激起了世界輿論的譴責時,日本的回答卻是自絕於國際社會,並於1933年退出了國際聯盟。
為了準備與中國必將發生的戰爭。日本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訓練它的戰鬥人員。青年人很小就開始接受正規的軍事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