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3/3 頁)
邊,二十六年來,錦衣玉食,榮華富貴都已經歷。如今,俺也不忍離開先汗王,只得相從於黃泉之下。唯所顧慮的,是俺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特別是兩個小的年紀尚幼,請諸位王子善待他們,勿使俺揪心於地下。”
說罷,大妃烏拉納喇氏遂悽悽慘慘地自盡身亡,當時,年僅三十七歲。
之後,兩個小妃泰恩察、金泰也相繼自盡。
且說皇太極繼承了後金國汗王位,使後金進入一個新的大發展的時期。
崇禎九年(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極去汗王稱號,改稱皇帝,改國號大金為大清,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崇禎十七年(1644年,順治元年)四月,清軍入山海關;十月,在北京建立了封建中央政權——大清王朝。
皇太極即位後,一直在尋找安葬努爾哈赤的“吉壤”。
崇禎二年(1629年,天聰三年),終於選定瀋陽城東二十里,渾河北岸,“川縈山拱、佳氣鬱蔥”的石嘴頭山,即現在的東陵,作為努爾哈赤的葬地,尊稱“福陵”。
努爾哈赤後來被尊為清太祖高皇帝。
大清王朝的這位開國皇帝——努爾哈赤,是中國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出現的一位傑出人物。
在明王朝日益衰落腐敗的形勢下,努爾哈赤在遼闊的東北大地,躍馬揚刀,率領八旗子弟兵,縱橫馳騁,建立了驚人的業績,成為清王朝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努爾哈赤是滿族的民族英雄。他在明朝萬曆十一年(1583年)起兵,在四十餘年的時間裡,先近後遠,先內後外,相繼統一了地處東北的女真族各部。使這個古老的民族——女真族,重新煥發了活力,朝氣蓬勃地再次崛起於祖國的東北。
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促進和加速了女真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
所以,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也就是滿族形成的過程。
從此,滿族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她為祖國的歷史文化發展,譜寫了輝煌的新篇章。努爾哈赤對本民族所做的巨大貢獻,也就是對中華民族的巨大貢獻。
努爾哈赤是傑出的政治家。他有遠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負。
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創立了一套與女真社會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政治、經濟制度。
他組織的八旗制度是個創造,把整個社會的成員組織成一個整體,集軍事、生產與政治於一個組織之內,並且凝聚成一股強大的精神和物質力量。
努爾哈赤在建立後金的過程中,用改革的精神,不斷提出新方針、新措施,表現出政治家的氣魄和才幹。
努爾哈赤是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他的一生基本上是在馬上度過的。因此,軍事實踐,是他一生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動。
從起兵到去世,他參與和經歷的大小戰鬥不下百餘次;親自指揮的戰鬥,也有數十次。他領導的八旗兵,以狂飆之勢,席捲東北大地,曾幾度使明王朝的軍隊敗北。
努爾哈赤一生所經歷的戰鬥,勝利居多,失敗極少,是當之無愧的“常勝將軍”。
在努爾哈赤所從事的軍事活動中,雖然始終處在戰略的劣勢,但是,他總是能以弱勝強,以少勝多。他用兵大膽,善於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速戰速決,誘敵深入。他喜歡設伏圍殲,偵察用間。這都表明,他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和氣魄與膽略。
但是,努爾哈赤畢竟是個歷史人物。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歷史的侷限性。
在戰爭中,努爾哈赤放任和提倡軍隊去掠奪財產、屠殺百姓。進入遼瀋地區以後,努爾哈赤推行民族壓迫政策,強令漢民剃髮等,給遼東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但是,這些侷限並不妨礙歷史給予他的肯定和讚揚。
全書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