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2/4 頁)
馬來到城下,並迅速地將撫順城包圍起來。此時,譯登巴爾遂走下城樓,帶著幾個人,來到城門前,阿王與阿甲走過來。
譯登巴爾從兀胥友袋裡掏出四隻元寶,每人給他兩隻,說道:“聽王頭領的,他讓開城門,你們也沒有責任,快去開吧!”
阿王、阿甲走到城門前,大聲說道:“王頭領讓俺開啟城門,誰敢攔阻,俺就要砍下他的腦袋!”一邊喊著,一邊舉起大刀。那些守門計程車兵慌忙後退,誰不要性命呢!
於是城門大開了,皇太極帶領五千兵馬,像潮一樣湧進城裡。城樓上的千總官王命印一見,慌忙指揮士兵與建州軍廝殺起來,城上城下,一片喊殺聲。
這時,那些混進城的“商人”,個個抽出大刀,分頭衝向四個城門。李永芳匆匆忙忙趕到城門前,指揮守城士卒阻止建州兵馬進城。由於內外夾擊,守城兵馬被殺得四散奔逃。在相互廝殺中,千總官王命印、把總官王學道、唐月順等率領部下奮力拼殺,都死於戰場。此時,有一士兵手拿信件,交給李永芳。他一看,是努爾哈赤給他的勸降書,信中努爾哈赤以祿位相誘,以屠城相脅,恩威並用,敦促李永芳投降。
努爾哈赤見李永芳遲疑不降,遂命令八旗軍堅梯登城,不久,兵士們攀梯上城,守軍已無抵抗能力。
李永芳見大事已去,遂決定投降。他穿著官服,乘馬出城。於是城上守卒也停止對抗。
這時候,後金鑲黃旗固山頗真阿敏,就領著李永芳來見努爾哈赤。
李永芳曾於六年前,同努爾哈赤在撫順教場,並馬交談過。現在他已是敗兵之將,一見努爾哈赤騎在白馬之上,正要下馬之時,被努爾哈赤制止了,相互在馬上拱手示禮。
努爾哈赤攻下了撫順城,俘獲官兵五百九十多人,撫順軍民死傷達二萬人,被掠走一萬餘人。據清史稿記載,撫順是後金(清)兵嚮明朝開戰後掠得的第一座邊城,而李永芳,則是明降將中的第一人。
二、初生的牛犢猛如虎
話說後金國汗努爾哈赤,在明朝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四月十三日,宣佈“七大恨”誓師伐明,親自率領兵馬三萬餘人,路上又得了范文程,利用皇太極“光潛入,後突出”的計策,裡應外合,夾擊奪城,一舉攻破撫順關,收降李永芳。努爾哈赤遂統兵進城,慰勞兵馬。
再說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統領兩紅旗兵馬,前往東州(今遼寧省撫順縣東州村)。明朝東州城守將李弘祖,瀋陽人氏,四十歲左右,為人耿直。此人有謀略,勇力過人。他曾多次建議李永芳與廣寧總兵張承蔭說:面對建州強虜,應加強武備,特別應組建騎兵隊伍。要求改變行動慢、擺方陣的明軍步兵。
但是李永芳、張承蔭均不予理睬。
東州城只有兵馬五百多人,城牆又矮又窄,在撫順被攻破之後,守城將士已心慌意亂。但是李弘祖卻堅持守城。
在全城士兵大會上,李弘祖大聲說道:“咱活著,是大明王朝的人;死了,也是大明王朝的鬼!人在,東州城也在。每個人都要準備與東州城共存亡!……”
代善領著兩紅旗兵馬,七、八千人,將東州城團團圍住。代善先讓士兵喊話,要李弘祖投降,喊了半天,無人理會。
他又讓士兵發話,要李弘祖出城說話,城上一點反應也沒有。
代善又氣又惱,遂命令士兵攻城。後金的兩紅旗兵馬,架起雲梯,拼命攻城。
此時角號聲聲,鼓聲陣陣,城上城下,一片喊殺之聲,兩下拼殺得相當激烈。
由於城上榴石、滾木的打擊,還有如雨的弓箭一齊飛下,紅旗軍士兵損傷嚴重,不得不暫停下來。
代善與眾將領研究以後,決定改變攻城策略。先集中兩千兵馬,用二十架雲梯,重點進攻東州城的東門。當城內兵力調動以後,那三個城門再同時展開進攻。
攻城戰鬥重新開始。這一次由於集中力量,攻擊一門,城上防衛能力很快變弱了。李弘祖又匆忙調來那三處兵力,不久,那三個城門處也同時開始攻擊。不一會工夫,四門皆被攻破,代善與眾將領帶領兵馬,衝進城裡,經過激烈拼搏,李弘祖戰死,全城被後金兵馬佔領。
東城戰鬥結束,後金俘獲二百二十多人。
再說努爾哈赤第五子養古爾泰,率領正藍旗兵馬,前去攻打馬根丹城。此城守將李大成,帶領兵馬四百餘人,把守四門甚嚴。
莽古爾泰的兵馬來到城下,先讓士兵休息,自己帶著將領繞城觀察地形。原來馬根丹城依山面水,背靠青涼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