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4/4 頁)
羅聘兩次赴京。5月19日,其妻方婉儀病逝。次年,羅返鄉。
1781年乾隆46年 辛丑
羅聘賣畫金陵,與袁枚、吳先之等往還。
1789年乾隆54年 己酉
羅聘應聘,任“瓜洲育嬰堂”董事。
1790年乾隆55年 庚戌
羅聘攜幼子第三次到北京,滯留8年之久。
1798年嘉慶3年 戊午
羅聘得老友資助,由長子允紹赴京接其返鄉。
1799年嘉慶4年 己未
羅聘逝於舊宅“朱草詩林”,享年66歲。11月12日,歸葬甘泉西鄉小胡家廠,出殯時執紼者數千人。
附錄二:關於“揚州八怪”成員的六種說法
六種說法 八怪姓名 出處
汪洌�怠 ±銦W、李葂等。 《揚州畫苑錄》
凌霞說 鄭燮、金農、高風翰、 《天隱堂集》
李鱓、李方膺、黃慎、
邊壽民、楊法。
李玉棻說 羅聘、李方膺、李鱓、 《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
金農、黃慎、鄭燮、
高翔、汪士慎。
葛嗣浵說 金農、鄭燮、華嵒等。 《愛日吟廬書畫補錄》
黃質說 李方膺、汪士慎、高翔、 《古畫微》
邊壽民、鄭燮、李鱓、
陳撰、羅聘。
陳衡恪說 金農、羅聘、鄭燮、 《中國繪畫史》
閔貞、李方膺、汪士慎、
黃慎、李鱓。
後 記
產生和活躍在清代康、雍、乾時期畫壇的“揚州八怪”,隨著民族優秀文化的弘揚,已越來越引起廣泛的興趣。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揚州八怪”的瞭解仍是模糊的。我們編寫的這本小冊子,就是想透過對“八怪”人物出身行狀的較明晰的勾勒,給大家一個較為完整的印象。
“揚州八怪”的研究,前人和時賢已取得了不少的成果。需要深入的課題當然也還有不少。記得有一次和一位海外學者談起“揚州八怪”為什麼只能產生於揚州,而不能產生於他處的問題。共同的看法是,這個問題泛泛而談比較容易,要說得透澈,說得顛撲不破,就不簡單了。大概要進行微觀和宏觀的、現實和歷史的、單一和綜合的研究,才能把話說清楚些。舉個小例說,戲劇《桃花扇》,小說《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的出現,和“八怪”同時,這些作品不僅反映了揚州的社會生活,而且它們的作者都與揚州有密切的關係,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化現象?有何內在聯絡和相互影響?不是很值得探討一番麼!
再如,“八怪”大多生活在商品經濟繁榮的揚州,和商人(特別是鹽商)接觸較多,他們有很強的商品意識,從不諱言藝術品的商品性。但他們從未因迎合時俗而降低藝術標準,把藝術作品變為劣質商品,敗壞人們的胃口。恰恰相反,他們以富有個性和獨特風格的作品征服了觀眾,改變和提高了觀眾的習慣和審美水平,從而提高了作品的商品價值。歲月的流逝,並沒有使這種價值降低,反而隨著歷史的前進而增高了。他們是如何懂得並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的?仔細研究一下這個問題,應該是有趣而又有益的吧!
限於水平,我們未能一一填補研究中的空白,對“八怪”中的某些人或某些人的某些片段,因材料的不足,也只有浮光掠影地帶過,這是深感不安的。這裡得借用鄭板橋的一句話,幾篇小傳,“原算不得文章,有些好處,大家看看;如無好處,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
若拋磚而能引玉,則幸甚!
朱福烓
辛未歲末於揚州瘦西湖畔之楊柳樓臺
全書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