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4/4 頁)
“對於副部長提出的口頭抗議,在我未全部弄清楚和了解事實真相以前不能接受。但我可以把此事轉告我國政府。”
“我們可以派人去出事地點看看嗎?”中方大使問道。
額爾敦比列格副外長並未直截回答,他解釋說飛機失事近兩天,但只發現九名乘員和屍體,當時沒有一個人活著。然後話題一轉,他反問道:“大使提出,大使館是否可以派人去的問題,我是否可以理解為你們正式提出派人去看的要求?”
“可以這樣理解。”中方大使道。
副外長當即表示:“我們可以滿足你們的要求,相信中方能在近期作出答覆。”
在中方大使告辭的時候,額爾敦比列格說:“希望中方使館儘快通知派什麼人去、何時動身。”
4。2 啟用專線電話
中方大使回到使館已是9時30分。大家聽後都感到事態突然,有些迷惘。大使指出事態的嚴重性,要求大家沉著鎮靜,注意保密,當務之急是向國內報告情況,聽候國內指示。
大家各自散去,辦理有關事宜。
但是,負責機要工作的同志神色不安地報告說,蒙古電報局稱,由於線路情況不好,電報不能及時發生,最快也得四個小時以後。當時使館未設電臺,發電報只能經蒙古電報局。
眾人心急如焚。
這時,大使忽然想起使館有一部直通北京的專線電話,已封閉兩年多,如能啟用,豈不可解燃眉之急?
這種專線電話是50年代中蘇關係密切友好時,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間架設的,是一種可以直通的高頻電話。北京和烏蘭巴托之間也順便安裝了這種電話。後來由於中蘇關係惡化,中蒙關係變冷,專線電話也隨之停用。當時也想到,啟用這種專線電話是要擔風險的。但事不宜遲,需要當機立斷。
大使決定開封啟用,有關同志立即行動起來,從庫房裡拿出一大串鑰匙,一把一把地試著開,大概花了半個小時,北京電話臺才叫通。但北京臺託詞外交部的機器壞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