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這樣的軍人,是中國軍人的驕傲。”
經過半個多月的治療,阿大夫又給他的右眼安上了一隻假眼球。劉伯承又重登徵鞍,繼續他富有傳奇色彩的軍事生涯了。
2。2 險失右腿
1923年6月,曹錕賄選,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舉行示威,反對曹錕上臺。同年十月,孫中山先生自任討賊大元帥,興師討曹,他命令四川熊克武為“四川討賊軍總司令”,在四川反抗北洋軍伐吳佩孚侵川,這就是當時的“討賊之役”,也就是發生在四川境內的南北戰爭。
劉伯承當時任熊克武統領的川軍第二混成旅第一團團長。他雖是團長,但旅長張衝不大懂軍事,所以,一到戰時就給他安個總指揮的名義,讓他指揮全旅。軍伐劉湘對這一點有深刻體會,他經常告誡部下:你們不要小看這個團長,他厲害得很,過去熊克武打了敗仗,常常讓劉伯承給他收拾爛攤子。“
當時,北洋軍伐曹錕為了擴大地盤,征服四川,派駐紮湖北的楊森為前鋒,川邊鎮守使陳遐齡及劉湘為內應。命令趙榮華等大舉侵川,情況非常緊急,熊克武急令駐紮萬縣的劉伯承前去增援一師。
劉伯承接到命令,一路與軍閥鏖戰,戰楊森、救萬縣、屢戰屢勝。劉伯承的軍事才能使他不得安生。正當劉伯承奪回萬縣,準備聯絡一師的時候,鄧錫侯等軍閥又準備聯合攻取成都,熊克武又急電劉伯承西上解圍。
劉伯承鼓舞士氣,在累戰後又一鼓作氣擊敗成都守敵,奪回成都。然而,吳佩孚又調整部隊繼續進攻成都,駐守在簡陽的賴心輝嚇得打算放棄簡陽退至龍泉驛,龍泉驛是成都的門戶,如若再放棄,成都必將失守。
無奈,熊克武又命令正在追擊敵軍的劉伯承援助賴心輝,劉伯承不顧數日行軍的疲勞,親自到龍泉驛檢視地形,步署兵力,一舉擊敗了北洋軍于學忠的部隊,保住了成都,這就是有名的“龍泉驛大捷”。
由於賴心輝指揮失當,黔軍一萬多人又重整旗鼓與討賊軍在榮昌、隆昌、資中、內江一帶形成拉鋸戰。
劉伯承在收回隆昌進軍大足時,由於友軍不做配合,致使部隊傷亡很大,而且使大足復而又失。
這種拉鋸戰使劉伯承異常憤慨,他看到街面冷落,百姓呻吟,一種屈辱感湧上心頭,他一次次自問:“我不是立志仗劍拯民於水火嗎?可是仗打贏了又怎樣呢?無數次的勝利並沒有拯救人民出水火,而是給人民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禍兵災,這是為什麼?第二混成旅計程車兵衝鋒陷陣、捨生忘死,在等待救援時卻無人顧及;戰時我被推上前線,是指揮一萬多人的將軍,戰後依然是個團長,仗打勝了,功歸他人,仗打敗了,歸罪於己;在關鍵時刻,各打各的算盤,丟下爛攤子不管,寧願犧牲友軍,不肯相互支援。身為軍人,扶困濟危,拯救中華之心何在?”痛苦之餘,他憤而寫下辭呈,但未被批准。此時,劉伯承懷著討伐國賊,救民於水火的崇高責任感留了下來。
為儘快拿下大足,劉伯承親赴前沿陣地觀察地形。一天,劉伯承吃過午飯後,由嚮導帶領來到百靈灣上面的白腳巖,劉伯承一面用望遠鏡觀察地形,一邊聽身邊的嚮導介紹情況,忽然,從前面的和尚坡腳下來了三個人,劉伯承一驚疑,在放下望遠鏡的一瞬間,一顆子彈從對面射來,打穿了他的右腿。
隨行的副官和士兵一邊還擊、掩護,一邊背起負傷的劉伯承撤回張家大院。
劉伯承傷勢嚴重,回到張家大院後一直昏迷不醒,醫生給他施用了各種止血針、止血藥,但稍一鬆繃帶,立即血流如注,生命危在旦夕。在大足前線的但懋辛當即命令送劉伯承去內江的二混成旅野戰醫院。
在內江野戰醫院,醫生們採取了各種搶救措施,但劉伯承仍處於昏迷狀態,熊克武得知情況後,派人把成都北門外一家法國醫院的院長艾毓梅接到官邸,電話指示搶救。艾毓梅一一詢問了病人狀況、醫生用藥和注射部位等情況後,告訴對方立即在尾椎骨注射一針,終於,劉伯承大叫一聲甦醒過來。接著,熊克武急令士兵護送劉伯承到成都繼續搶救。
劉伯承到成都後,住進艾毓梅的醫院,經多方搶救,才脫離危險。但此時傷口已嚴重感染,整個右腿又紅又腫,艾毓梅認為劉伯承必須進行截肢手術,否則血液中毒將危及生命。劉伯承聽說要截肢,執意不從,和院長吵了起來,艾毓梅無可奈何只得同意不做手術,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劉伯承的傷腿竟慢慢好了起來。一天正常換藥時,艾醫生稱奇不已,對劉伯承說:“病情不如君者往往鋸腿,豈非上帝降福,創此奇蹟?君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