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頁)
,是我等熱血男兒計較的麼?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忘記了?”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將士們便是一聲齊吼。
“我還要說一句。”宣太后笑著,“白起雖則是國尉,但卻是常駐軍中的國尉。國尉府那一攤子兵政,由丞相府兼理了。如何啊?”
“謝過太后!謝過秦王!謝過丞相!”將士們終是高興的道謝三聲,算是一併了結。
一場盛宴直到三更方才結束。白起正要與將士們一起離開,宣太后卻招招手:“白起,你來。”白起緊走兩步:“請太后吩咐。”宣太后低聲笑道:“哪來忒多吩咐了?你呀,該回去看看老師了。聽說他老人家病了,還不輕呢。”白起頓時心中一沉,愣怔片刻道:“謝過太后,白起連夜便回郿縣。”宣太后關切道:“放心去吧,有大事郿縣令會去找你的。”白起一拱手道:“臣告辭。”便匆匆去了。宣太后看著白起背影,輕聲對旁邊的涇陽君嬴顯道:“你帶幾個人到郿縣去,暗暗保護白起,萬一有喪事,立即回報!”嬴顯“嗨!”的答應一聲,也是大步匆匆的去了。
對幾員大將匆匆叮囑幾句,三更尾四更頭上,白起一馬飛出了咸陽西門。
六、蒼蒼五丈塬 師徒夜談兵
秋夜的下弦月細瘦清冷,渭水岸邊的秦川官道便是一片無邊無際的朦朧,急驟的馬蹄聲越過了一隊又一隊或走或停的商旅風燈,一路灑向西南。過了斄縣,便是郿縣了,雖然是霜重霧濃,白起卻分明看見了太一山潔白的峰頭,看見了渭水南岸那道蒼翠的山塬 。太一者,北極大星也。一山而冠“太一”之名,足見此山在周秦兩代的神聖。
白起生在郿縣一個不尋常的村莊,這個村叫太白村。太白者,西方金星也,因其“晨見東方,昏見西方”,因此它便有了兩個別稱:早晨叫啟明星,黃昏叫太白星。在陰陽家星相家的眼裡,太白星還是與東方青龍相對的白虎,謂為兵戈之星,或寓意名將,或寓意兵災,總之是與兵家武運有關。但是,這個太白村卻不是因了太白星而得名,而因為它是郿縣白氏部族第一大村,時人便呼之為“太白”。商鞅變法時釐定村名確定保甲連坐法令,“太白”便成為這個白氏第一大村樂於接受的正式名諱。
戰國之世,郿縣號稱“秦國第一縣”,當真是威名赫赫。說到根本,無非是因了郿縣是老秦部族的聚居縣,是秦國最大的兵源地。但更重要的,還是因了郿縣有“孟西白”三大部族。這“孟西白”是秦穆公成就霸業的三個名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這三將浴血同心情誼篤厚,秦穆公之後,三族後裔總是比鄰而居,兩百多年下來,竟漸漸佔據了大半個郿縣。三族都是勤耕善戰的大族,歷來是貴族布衣之鄉,秦國騎士的淵藪。商鞅變法之後,廢除隸農井田,舉國民眾皆成“國人”,孟西白三族的騎士特權與優先論功特權一朝消失,便成了與國人同等耕戰的尋常老秦人。這時候,孟族與西乞族卻因不善農耕而漸漸衰落,白氏部族農戰皆精,便漸漸的成了郿縣第一大族 。
但是,白起對白氏部族,對太白村,卻沒有多少記憶。剛一生下來,白起便沒有父母,叔叔也從來不對他說父母的事。在白起五六歲的時候,叔叔白山將他送到了太一山一個隱居名士那裡做了學生。十年後,白起回到了太白村,叔叔已經在秦軍中做了前軍主將,便派人來接他到軍中去。少年白起卻拒絕了,他在村邊搭了個茅草屋,做了村上輸送軍糧的腳力,半年後縣府徵兵,白起立即應徵從軍。接兵較武的時候,白起的體魄與劍器格鬥竟是令接兵千夫長大為驚訝,立即委任白起做了新兵頭目。
離開太白村的時候,白起沒有絲毫留戀,到了軍中也是從來不說家事身世。要不是白山在巡視軍營中偶然遇到了白起,他可能永遠也不會找這個叔叔。也就是在那個晚上,叔叔白山第一次對他說了父母的故事。
白起的父親叫白垣,行六,所以村人呼為“白六”。在商君變法剛開始的時候,白六便在繳糧時被少不更事的太子殺死了。白六的新婚妻子生下白起後,也在夫君的墓前撞碑自殺了。老族長與族老們商議,都說這個遺腹子生就異相大有出息,便讓叔叔白山撫養白起,全族共擔白山一家的賦稅勞役。白山尋思自己養而不能教,便一門心思的訪查高明,最後終於是在太一山中找見了那個隱居的武士。白山將自己的家產全部賣給了孟族人,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將一口袋秦半兩悄悄地放在了隱士門外,只給年輕的妻子留下了兩間房屋十畝桑田,便去從軍了。
除了這個白氏姓氏,白起對郿縣對太白村對白氏對家庭,幾乎都是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