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酒後聽信郭妃讒言,錯斬姚期。
《打金磚》演姚剛打死郭太師後,姚期綁子上殿請罪,劉秀酒醉,傳旨立即將姚期滿門抄斬,文武百官都上殿保本,也被一併殺害(中間竟然包括鄧禹、岑彭等一干雲臺大將)。馬武手持金磚闖入後宮,威脅要拍死劉秀,劉秀被迫應允赦免姚期,但為時已晚,姚期已死。馬武用金磚擊頂自殺身亡。劉秀酒醒之後悔恨萬分,來到太廟哭祭,由於內心震動,加上陰魂現身索命,最後也一命嗚呼。此劇一名《蘭逼宮》(因馬武的臉譜以勾藍色為主),又名《二十八宿歸天》。
以上兩劇,儘管劇中主要人物劉秀、姚期、馬武、岑彭、杜茂、鄧禹等都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但戲中所演故事和人物性格,均與史嚴重不符,以至於造成了戲劇之外的冤假錯案,讓一代明君兼仁君劉秀冤沉海底,無處訴說。
首先,從歷史記載上看,“寵愛郭妃”,並非事實。劉秀一輩子只有三個女人:陰麗華、郭聖通和“無寵”的許美人。而他一生只愛一個女人——陰麗華。初見陰麗華,他發出“娶妻當得陰麗華”的感慨,長期征戰,身邊沒有一個女人。公元23年,劉秀終於達成多年夙願,娶陰麗華為妻,這時劉秀已經28歲了。之後,迫於政治原因才娶了郭聖通。劉秀稱帝后,要立陰麗華為皇后,陰麗華堅決推辭:“困厄之情不可忘,而況郭貴人已經生子。”他不得已立郭聖通為皇后。此後,劉秀每次出征都把陰麗華帶在身邊,儘可能地減少自己心愛女人受到皇后輕慢的機會。最終,劉秀廢除郭聖通,立已經40歲的陰麗華為皇后。公元56年,劉秀死;公元65年,陰麗華死,合葬在劉秀陵寢。
劉秀對待外戚,也特別注意控制,如陰皇后的兄弟陰識、陰興雖有功勞才德,也不曾委以機密要職,只是多賜些田產而已。當時的外戚們都能做到遵奉法紀,沒有結黨營私、任意胡為者,因此都得善終。
更為難得的是,光武帝和功臣們的關係相處得很好,他對功臣從不猜疑。光武帝最得力的助手馮異,建武初年被命令掌重兵專守關中,獨當一面。有人上奏章說他“專制關中,斬長安令,威權至重,百姓歸心,號為‘咸陽王’”(《後漢書·馮異傳》)。光武帝使人把奏章交給馮異看。馮異惶懼,上書謝罪。光武帝詔報說:“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後漢書·馮異傳》)又如朱鮪曾為更始帝劉玄堅守洛陽,抵擋過光武軍,而且參與過謀殺劉縯的活動。光武帝派人說降他:“舉大事者不忌小怨,鮪今若降,官爵可保。”(《資治通鑑》漢光武帝建武元年)朱鮪降後,光武拜鮪為平狄將軍,封為侯爵,後為少府,傳封累世。劉秀對其他臣下也多如此。
像劉秀這樣一個歷史上號稱“中興”的明君,為什麼被後世的戲劇家加上濫殺功臣的罪名呢?這不能不從有關光武帝的幾齣戲的取材來談。上面提到的《上天台》、《打金磚》等戲,基本上均取材於《東漢通俗演義》。此書系明朝萬曆年間一書坊主人謝詔所作。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猜忌多疑、殺戮功臣的暴君,僅胡惟庸、藍玉兩案,因牽連被殺的就達四萬人,引起正直人士的不滿,但當時法禁森嚴,人民敢怒而不敢言。中期以後,法網稍疏,聰明的知識分子採用移花接木的手法,以前代著名皇帝為主人公編成演義小說,藉以諷喻現實。這種作法既可避開文網羅織,又發洩了胸中塊壘,在當時歷史背景下,是可能採取的一種比較巧妙的抒發方式。關於扭曲劉秀的兩出傳統戲,則是根據演義故事加上作者的發揮編造出來的。
諸位,您覺得光武帝劉秀冤不冤呢?
第32章 人所不知的張衡
眾所周知,張衡是傑出的科學家。他精通天文歷算,曾經兩度擔任執管天文的太史令;他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動的渾天儀和能夠測知地震的地動儀;他還著有《渾天儀圖注》和《靈憲》等科學著作,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了紀念張衡的突出功績,聯合國天文組織1977年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人們還將月球背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但張衡不僅僅是個科學家。
張衡還是一位大文學家,他的《二京賦》(由《西京賦》和《東京賦》組成)和班固的《兩都賦》堪稱東漢文學的“雙璧”,不但氣勢恢宏,文辭優美,諷喻深刻,具有較高的思想性,而且記述了許多當時的民俗風情,為研究東漢歷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他的抒情長詩《四愁詩》感情濃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