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任務。
外商的進入,無疑給本來日子難過的國企,打了一針強心針。
由於地理原因,幾個國企都窩在新建的大樓裡,外面鄰街是一長溜60年代未修建的,順地勢彎曲蜿蜒的七層大樓。整幢七層大樓就像一道堅固的屏障,把幾個國企公司和新大樓遮蓋在里弄裡面,進出僅靠一個10米寬高的巷道。計劃經濟時,人們都沒在意,畢竟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現在好了,市場經濟時代,“酒好還需麼喝”呢;你看那見縫插針遍地開花的商店和餐館,人們不用舟車遠行,舉手頓足間就可以完成購物和消費。沒有更大更多的誘因和便利,持幣而待的消費者誰會進你這深深的巷子裡來呢?
也是人算不如天算,上天憐惜落難中的國企。不遠萬里的外商在此安營落戶,一時,激起千層波浪,人們議論紛紛。巷口時時擠滿聞風而至的群眾,一個個指指畫畫,探頭探腦。
巷道口連同原名“三角碑”,頓時曲徑通幽不翼而飛名聲大振。而且,外商租用的規模之大和年限之久,在全市也是十分稀罕的事兒。營業還未開始,中國人的生活習慣、習性思維和深切的盼望,就幫助外商造足了氣氛。
外商按照經營需要,大樓平街層以上共七層的租賃區,被設計成底樓:美食城——專營東亞地區風味名小吃;一樓:小皇帝娛樂城——九十年代最新穎的電子游藝機;二樓:獅雅歌舞廳——風格獨特的包房點歌、大廳分為KTV和迪斯科;三樓至第七層,則為股東們到公司視察工作時留住的高檔宿舍。
裝飾工作日夜進行,漂亮豪華的霓虹燈架了起來,每字足有半個籃球場大小的公司和娛樂城名字,被工人們嗨嗨嗨的拉上了外面鄰街七層樓頂……
看著租賃方整日整夜趕裝飾工程,頭兒們和員工們的心裡像吃了蜜一樣甜。
王科更成了大忙人,作為公司對大樓全權管理的開發辦主任,他理所當然地與老先生保持著十分親密的關係。 一會兒陪老先生到處辦相關證照,一會兒全權指揮大樓的裝飾東吵西叫而神氣活現……
他經常拿些廣告宣傳資料,懇請或哀求肖像大爺肖兄弟夥,幫忙撰稿再回交他發出,忙得不亦樂乎。
忙活了幾個月,裝飾工程終於順利完成,外商選一個吉祥日子,開始了試營業。
王科更忙了,拿回一迭又一迭資料、稿件,請肖像幫忙、幫忙,理由很充分:“為了公司租金的順利收取,我幫老先生忙些雜活,你呢,就幫忙寫點文稿資料,可以吧?”,這時的老東家食品公司,早將全司辦公室搬到了新大樓的隔壁舊房辦公。
肖像開始還真以為是正常工作,放下手中活兒幫他伏案擬稿,甚至於晚上趕夜班搶時間;一段時間後才發現不對:這與本公司本部門的工作毫不搭界,王科不過是以工作為名,自己撈錢罷了,因為他是公司職工在公司裡領工資,對外僅限利用職務之便幫忙而已,對此,外商是要給他紅包酬謝的……
喲,這小心眼多多的傢伙,居然巧借東風了。
肖像不動聲色的觀察一番,開始了行動。
肖像與老先生僅見過幾面,在潮水般的眾星捧月謙恭者中,老先生對自己幾乎沒有印象;貿然闖上毛遂自薦肯定不妥,肖像決定寫信。
肖像自幼喜文,善筆墨,公司的大小文章由他主筆,是市外八家報社的特約通訊員。肖像在信中列出了自己的優勢與長處,指出願為老先生在中國本市的事業發展,盡最大的努力云云。
幾天後的下午,肖像剛進辦公室,電話響了,是老先生。
這位新加坡商人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問明瞭接電話者是肖像後,邀請肖像下班後到大樓一談。一切與自己設想的一樣,見了老先生,肖像沒有絲毫的侷促不安,老先生也沒有矜持和架子,兩人就像老友重逢,握手寒暄一番就直奔主題。
老先生姓何,瘦削高個56、7歲,正是男人人生中最輝煌成熟的階段。
此君原是新國一家中型牛肉麵店老闆,生意做得頗有門道和成就。世界歷史進入80年代,西風東移,亞洲四小龍應聲騰飛,一時,新、馬、泰、韓四國,高歌猛進,國力強盛,成為東亞的經濟楚撬和傳奇。其中,尤以新加坡為最。
這個才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的小小島國,最先進入西方各國久而奉行的市場經濟。經濟良性發展後,出於地域原因,執政的李光耀政府配以相關政策,大肆鼓勵國民向外發展和經商。
至此,從來放眼世界不甘寂寞的老闆何,忽發奇想:何不利用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