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2/4 頁)
乃道:“德祖啊,被你料中了,朕一生欲留下幾件功業千秋之事,然恐勞民傷財,為後世所垢,故留他們為朕背這個罵名啊,然能否逼他們就範,就要看此次洛陽之變能否將他們逼入死路!”
楊修道:“依臣之見,如今雖大局已定,然若想一統黃河南北,少則犧牲百萬人,多則三百萬也未必能統一,北方經濟若說弱,那是比黃河以南之地弱,較之恆帝時,恐怕卻不弱幾分。殿下在得到洛陽之後,在得兗州,便可完成黃河以北之後的統治,日後要做的不是先徵,而是削弱北方之力!”
劉協道:“此事在朕心中盤算已久,然近日洛陽之局,屢屢出乎朕的意料,諸葛亮和劉備明暗之爭,頗為古怪!”
楊修忽然一驚,拜伏於地,道:“臣罪當該死!”
劉協覺得奇怪,乃問道:“德祖何罪之有?”
楊修道:“臣以常人之識斷諸葛亮,此必大錯爾!”
劉協一時沒有想透,問道:“究竟何錯之有?”複道:“德祖,但起身說話!”
楊修依舊長伏於地,乃道:“臣曾言,若劉備察覺,諸葛亮奪權與否當月有分曉之言錯矣!”
劉協猛然驚醒,跌坐龍椅之上,震驚之餘,良久深思,大聲對楊修說道:“還不快讓戲志才過來!”
楊修立刻快步走出去,留下劉協一個人靜坐在雄楚殿中,事實上,劉協根本坐不住,忍不住在大殿中左右踱步,心中推敲諸葛亮真正可能會採取的對策。
就在此時的洛陽,劉備一個出格的舉動終於引發了諸葛亮的懷疑。
劉備開始從幷州抽調兵馬前往洛陽,被抽調的多是管亥舊部,這點倒不讓諸葛亮擔心,但壺關守將鄒靖也被調往洛陽,讓審配守壺關。
壺關,太行山之精,守住此地遍掌握了北方並、冀、幽三州的要害,在這個時候,劉備忽然調審配接管壺關,再聯絡劉備之前的舉動,諸葛亮明白劉備肯定察覺了自己的計劃。
諸葛亮再一次走到浩瀚星空下,看著天上繁星變遷光華,忍不住嘆道:“究竟還是走到這一步了!”
孫邵站在其後,問道:“孔明準備現在舉旗反劉備嗎?”
諸葛亮搖扇道:“劉備何人也,若其知之,首選之路必以退為上,先奪冀幽兩州暫忍一時,靜候我等與南方楚王決戰洛陽城,在自壺關進晉陽,如此一來,北方之地還是屬於他的!”
孫邵微微點頭,乃道:“如今只有兩條路,一是讓田豐進駐冀州,阻止劉備北上;二是和劉備和談,讓其冀州,我等立足幽、並!”
諸葛亮道:“此兩路皆為死路爾,若楚王查覺,乘北方大亂之際,揮師北上,不僅要失掉洛陽,恐怕皇上連最後的幷州都守不住!”
復又道:“先生放心吧,亮所說的這一步,皆非此二策,實有更精妙之棋未落,便是劉備再有計算,也料不到,亮還有留了一手妙棋!”
戲志才來到雄楚殿,看見一臉焦慮的劉協,連忙要拜,劉協揮了揮手,道:“免了吧,楊修可告訴你為何要你連夜來大殿!”
戲志才道:“臣已經清楚了,陛下無需焦急,若劉備察覺,諸葛亮可以選擇的策略並不多,其一,其選擇立刻發難,逼劉備退回兗州,穩守洛陽,令田豐進駐冀州,此非良策;其二,放棄洛陽,穩守黃河以北,遷都冀州,將劉備留在洛陽和兗州!”
劉協道:“就沒有第三條了嗎,朕怎麼首先想到的並非此兩策,若朕認為諸葛亮選擇此二策,還會讓你來嗎?”
戲志才道:“臣以為陛下無需多慮,諸葛亮絕不會引狼入室!”
劉協想了片刻,道:“或許是朕多慮了,志才啊,不可小視諸葛亮,你明日替朕起草一道詔令給徐庶,讓他堤防點!”
戲志才道:“臣數日前在發參謀院夏季通報時候,已經和元直說過此事了!”
劉協終於露出一絲笑容,假作責備戲志才道:“那何故不和朕說此事,可知朕擔心了一晚上!”
戲志才笑道:“臣覺得此事可能性並不高,恐告知陛下後,反令陛下擔憂,故只和元直略作提醒,且若此事為真,陛下能做的也很有限,略可有所作為的也只有元直,故陛下還是靜觀其變,仍將心思放在洛陽上,以臣之見,如今已經是奪洛陽之機了,洛陽城的兩大派系都陷入內鬥之中,正是出兵之時!”
劉協道:“現在天氣炎熱,恐士兵多中暑毒,也不適合徵發,就讓在八月十六正式開始進攻吧,還有一月餘,讓公瑾排程好各個方面,不可有所鬆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