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3/4 頁)
此龐大的城市,在治略府地支援下,西寧道工程雖然沒有正式開始,部分細節工程已經展開,西寧城周邊已經擁有了四個較大的人工地下湖,對保證西寧城的供水提供了保障。
走進西寧城,感受這座老城在新近建設中重新煥發出的光輝,劉協自己也是陣陣感嘆,城中商販如雲,由於安息帝國主動攻擊蘇格拉底城的訊息已經傳到各地,西域對安息帝國的所有商人實行封閉禁商,只有少部分貴霜帝國的商人可以進行西域州進行貿易,主要的商人都是來自中原,他們在這裡購買棉布、葡萄酒等當地特產,也透過西寧郡購買貴霜帝國的商品運回國內進行貿易。
西寧城最雄偉壯麗的道殿是西寧寶殿,劉協身為道教教皇,自然首先是要進入西寧寶殿為信徒們講解道經,為西寧郡新生孩子們地祈福。
如今在西域,道教不僅是人們主要的教育基地,也是主要的醫療地點,從中原富裕之地募捐的善錢,很多都用在西域、漠北當地的醫療上。
處理完道教的事情,劉協才開始和荀攸等人商談出兵金州的事情,如今在金山附近草原上的主要是西匈奴撤退遺留部落,烏孫也曾經有很多遊民逐步融入他們當中,但總體數量並不多,劉協也不打算派出主力親征,只是讓馬騰明年夏季領五萬遊騎兵北上。
主要的精力是面對安息帝國,但此時已經是秋寒之際,不宜出兵,劉協就乘機探訪西域各郡百姓,每郡都走一遍,仔細察看當地的治理情況。
石韜確實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人,在他的治理下,西域已經遠不是當年僅僅依靠貿易而生存的西域了。
現在的西域主要農作物是棉花、葡萄、大花羅布麻、甘草、西域蘆葦和各種本地水果,畜牧業集中養伊犁馬、大宛馬、阿勒泰大尾羊、駱駝、伊犁羊、山鹿和綿羊,手工業集中在紡織業上,除了西域棉布之外,和田地毯、焉耆毛毯、羅布麻料、毛紡布也都有很大的產量,工業上在天山的車師和西寧都建立了鋼鐵冶煉商社、和田玉和崑玉、天山玉的產量也在加大,車師的鋼中含鈦量較高,是非常優秀的甲凱原鋼,襄陽礦社在這裡生產的車師鋼是國內很走俏的鋼錠。
在西寧學府的支援下,毛、麻、布三料混紡的西寧毛布也是中原比較喜愛的商品,依靠西寧毛布製作的焉耆毛毯也是西域和中原商貿中的主要商品。
當然西域也還是有很多問題,由於大面積的退農還林還牧,而且隨著西域人口增加,很多貴霜等地的居民移駐西域,西域的糧食需求也變大,中原糧食價格雖然便宜,但運到西域已經價格不菲,只能依靠西域治略臺去補貼。
西寧道的工程遲遲不能上馬,沙漠的威脅也越來越大,西寧城的供水也受到限制,使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變得困難,如今在經濟土的優勢已經逐步被後起的西金城超越,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西金城在供水上依靠天山盆地和伊犁河,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雖然中西方貿易改道對西域經濟肯定有不小的影響,但西域和中原之間的貿易仍然維持著非常高的水準,整個西域的經濟水平還是較以往有明顯提高。
對西域而言,下一步還想獲得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西寧道工程,只有解決了西寧道工程,西域缺水的情況才能被打破,百姓也才能更加安定。
荀攸和石韜都勸說劉協加快西寧道的開工,劉協則告訴他們,西寧道能否成功建設首先要看這次和安息帝國的仗打的怎麼樣,只有大勝對方,然後索要大量的戰爭賠款和傭工才能夠正式開展西寧道的建設工程。
荀攸和石韜對此深表同意,畢竟西寧道的工程投資額度太大,所需要的勞動力也巨大,即使大漢這樣強盛的大帝國也無法獨力承擔,否則就是和自己的帝國命運開玩笑。
第十卷 四海征伐 第二十三章 守望之冬
西域的冬天是漫長的,像寧靜的公主,在深秋之後帶來陣陣潔白晶瑩的雪,在褐色的小胡楊林上堆積著白色銀松枝。
許久沒有看到冬雪的劉協,在長子劉巍的陪伴下走過雪地,在一片冰湖外停下腳步。
十五歲的劉巍已經成熟許多,有著蔡琰的平靜氣質,但在平靜的笑容下卻掩映著火一樣的熱情,或許是兩年前劉協帶劉逸前往南海激發了他的鬥志,這三年中他一直在苦讀兵書,跟隨禁軍習武操練,雖然只有十五歲,但已經身形頗壯。
兩人一路踏雪而行,在冰湖外久久屹立,任風雪掃落肩畔。
劉協仍然穿著一身簡裝,黑色毛絨披風迎著冷風輕輕飄動,劉巍則穿著禁軍翼軍的甲鎧,靜靜站在他身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