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1/4 頁)
疏勒王欲投誠,有部將喀申道:“車師王投誠亦為漢人所殺,今日之大漢與往日不同,早非仁禮之國,欲貪圖我疏勒財富而已,大王不能投誠,當領著百姓和他們廝殺到底。”
大臣莫什泗則勸道:“車師王之死蓋因反抗到底,大王早投誠在前,料大漢不會過於為難!”
喀申怒道:“如何能夠如此棄百姓不顧,大漢今早已是暴政之國,天必滅之,當誓死交戰!”
莫什泗指責喀申道:“正是當初你慫恿大王不歸順大漢,你曾說疏勒地遠,大漢必不敢來征伐,如今大漢朝廷派兵來徵,你當如何解釋,若是城破,我等俱無生路!”
復與疏勒王道:“可將喀申送出去,交付大漢問罪,大王則安然無憂!”
喀申大吼一聲,乃拔刀當眾砍死莫什泗,領部下拿住疏勒王,道:“城破是遲早的事,免得你拿我出去問罪,今日拿你去獻給大漢,或許還有大賞賜也說不定!”
復和數千本部人馬,擒住疏勒王衝向城外,疏勒王子硫素引兵三千在城門處截殺,喀申道:“若你再上前,你父今日必死無疑!”
疏勒王與王子道:“今日若是讓他出城,父亦只有死,不如在這裡殺了這個反賊!”復引頸橫抹架在自己脖頸上的彎刀,當眾自殺。
疏勒王子雙目血紅,領部下為父王報仇,喀申不敵慌張撤離疏勒城,一路逃至張頜面前,投誠張頜,疏勒王子也領兵衝了出來,跪伏張頜和石韜面前,痛泣不止,言父王本想投誠,正是喀申說大漢是暴政之國,不能投誠才有今日,大漢天軍方至,喀申便殺了父王前來投誠,請大漢天軍為慘死的父王主持公道,三拜九叩,言辭悲切。
張頜看了看石韜,石韜乃笑,張頜會其意,挺槍一回合刺死喀申道:“弒主之人,留之何用!”
石韜乃下馬扶起疏勒王子道:“我等出兵非疏勒百姓過不去,乃欲以大漢之威治理西域,使西域百姓同大漢一般富裕爾,至此之後,西域便是我大漢一州,等同中原諸地,我等在此當保各郡絕無征戰,若有外族來侵,我大漢當出兵防範,凡今日之後,有敢侵疏勒半分土地者,大漢便追擊千里,亦要將其悉數擊斃,力保疏勒永享太平。”
疏勒王子拜伏道:“願為大漢一郡!”
石韜乃笑道:“那王子且去準備禮祀,我親自主持令父葬禮,待三月後,避諱之期過,封你為疏勒公,大漢不日將派學子百餘,教習本地百姓,令疏勒亦能分享我大漢學識。”
疏勒王子大喜道:“謝先生!”
石韜側身,示意他應當向東遙拜大漢皇帝,疏勒王子會意,乃向東三拜,謝皇帝隆恩。
疏勒歸伏之後,石韜和張頜繼續留守在疏勒城中,于闐公領本部撤回于闐,疏勒王子則陪同石韜遊走疏勒諸地,幫助石韜瞭解疏勒的情形。
三個月的徒步遊歷各地令石韜感嘆不已,若論地勢疏勒或許不是最好的,但境內少有沙漠,水流充沛,只是地勢過高偏寒,但靠近對安息的通道口,是商貿通道的南出口,往來的商人非常多。
石韜在各地都仔細觀察,整理出一份四萬餘字的治略詳策,將疏勒分成六縣和一個牧場,對六縣也採納了農場制,因為人少地多,則盡力推廣馬耕,而且擴大棉花和葡萄種植面積,適當減少糧食種植。
他把治略策交付疏勒王子,道:“你且按我的意思治理,日後大量學子來了之後,你有不懂得可以問他們,我擔任西域州治略總督,自然各地的治理都要負責,每隔兩年,我肯定要來一次,屆時我們再細細商量,你要記得,百姓富則國強,治理一州或者治理一郡都是這個道理。適當的,你要把人口集中到疏勒、莎車兩個城,盡力從事一些非農業的手工,確保馬耕的推廣,這樣土地的負擔也比較輕,很多沒有人種的,或者質量不好,灌水條件不夠的土地就不要種植了,重新植上灌木林,可以種枸杞之類有收益的灌木,不一定要種糧食,但凡缺糧,可以透過貿易和其他地方購買,大漢也會給與支援。”
疏勒王子道:“若早知今日,當早勸父王將疏勒交付先生管轄,先生治理西域乃我西域百姓之福!”
石韜淡淡一笑,道:“皇上已經讓我在西寧郡建立西寧學府,此後西域人也可以最快的學習大漢文化,只要你們願意學習,將學到的知識用在西域這片土地上,我相信西域很快也可以像中原那樣富饒繁華,一切都需要時間,但開端已經由聖上完成了,西域的百姓只要遵從聖上制定的道路走下去,不久之後浩大的西寧道工程就要正式啟動了,這個工程一旦完成,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