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真,公孫瓚乘袁紹後輩空虛,只率六千白馬從義直搗南皮,奪了南皮。袁紹連續被斷,如今困在樂陵,求曹操北上救援呢!”
劉協沉思了片刻,對陳群道:“讓伊籍迅速北上,說動曹操出兵相助,否則袁紹死日就是劉備攻打兗州之時,在安排人送信給公孫度和劉虞,讓他們考慮清楚並冀一定,劉備肯定會幫公孫瓚取冀州,否則公孫瓚不會冒這麼大的危險直搗黃龍。”
陳群點頭道:“正如殿下所說,公孫度和公孫瓚雖是同族,其實彼此不合,互相提防,正可離間,劉虞雖無攻心卻有劃幽州自轄之心。不過問題是黑山軍乃是黃巾餘孽,怎麼會幫助劉備呢?何況黑山軍和公孫瓚是死敵,怎麼會如此配合一起行動?”
劉協嘆了一聲道:“我們都被劉備、張燕、公孫瓚三人騙了,此前數年,公孫瓚和張燕几次交手,都基本沒有大的傷亡,這裡面就很有問題,還具我所知,劉備在公孫瓚帳下的時候就是負責剿匪的,也許很久前,劉備和張燕、公孫瓚就已經有了攻守同盟之約,否則以公孫瓚的性格,早就傾全力攻打張燕。公孫瓚和張燕之前的合作也許就是做給劉虞看,隨時找機會做掉劉虞,現在遇到更強大的敵人袁紹,只要撕掉偽裝,合力一激,我們都沒有發覺,袁紹又怎麼可能看出來。”
劉協踱了幾步,道:“劉備倒提醒我一件事情,陳群,今天晚上開一次幕僚會,我們的計劃要改動下了,讓大家都過來吧,讓張昭也進入幕僚府吧,統帥臺的皇甫嵩大人也要來。”
陳群稱是之後,立刻派人通知諸幕僚參事,
待荀彧、陳群、郭嘉、張昭、伊籍到齊,皇甫嵩也疾步走了進來,劉協就在府中召開幕僚會。
等陳群將情況詳細、以及劉協的分析和眾人解說一遍,劉協道:“看來我們還是小看劉備了,本以為袁紹佔了韓馥地盤後,能夠好心打理,至少可以劉備耗個兩年沒有問題,結果這個人竟然只打了一個多月已經大敗,如今被圍渤海,若是無人救援,必然敗局已定,我打算讓伊籍先生再去兗州見曹操,讓曹操出兵阻止劉備統一黃河以北!
郭嘉道:“劉備勝於堅忍和外表仁厚、且善於用人,頗具當年高祖皇帝神姿,曹操心中必定清楚,也肯定很忌憚此人,若劉備得冀州,他的兗州也難保證周全。所以無需我們去說服,曹操也會主動出兵,若我們派人說服,並送以糧草,以曹操多疑的性格反而會不出兵。”
荀彧亦道:“殿下大可放心,不需多日,曹操必然派人來和殿下磋商此事,他現在所考慮的是如何出兵既救袁紹,不讓劉備輕得冀州,又不讓袁紹太輕鬆,使兩家相互對攻,持續的時間越長越好。”
劉協道:“其實我估計劉備可能挑唆我們身後的交、益兩州,還有武陵蠻出兵擾亂我們,以防止我們與曹操一起出兵援助袁紹。”
荀彧點了點頭,道:“劉焉軟弱,不足為慮,交州羸弱,也不是問題。揚州的山越和荊州的武陵蠻才是問題的關鍵,我們看劉備可以用黑山軍,我們為什麼不用山越兵和武陵蠻,其實我一直在思考這個事情,只是不知道誰能和武陵蠻聯絡上,是以軍敗其銳氣再談還是以糧草打動他們,其實丹陽、武陵多銅鐵,這也是我們所急需的。”
第五卷 三年會戰 第六章 計緩劉備
伊籍道:“我在荊州避難多年,曾經遊歷武陵,也去過江東,以我所看,荊州的武陵蠻應該和交益兩州的南蠻為同宗,而山越之所以被稱之為山越,而非越蠻,主要因為山越已經基本漢化,生活起居與我們無異,也靠農耕為主,打獵並不多。武陵蠻則以打獵為主,依靠山地間的梯田種些薄糧為輔。至於荀攸大人說的使用山越兵和南蠻兵其實也非常有道理。兩地人性格兇悍,都善於山地戰,自鑄甲胃兵刀和漢兵作戰。據說武陵那裡的南蠻還在山中挖過黃金,應該說是有金礦的,只是他們沒有采挖金礦的經驗。”
劉協心中一動,武陵那個地方靠近廣西幾個大的山區確實是後來國內的幾個大金礦,產量只低於泰山地區和新疆,見伊籍面色自若,似乎已經有了安定山越的計策,便問道:“若是伊先生有了全盤的計劃,不防說出來!”
伊籍道:“我仔細翻查了各縣郡關於山越和南蠻的紀錄,可以這麼說,山越本是春秋越國之後,經過五百年的衍化遷移,如今分佈甚廣,丹陽為最甚,徐州之南,淮陽境內和江東會暨、吳郡周邊和整個丹陽境內都有山越,可以說整個揚州只要有山的地方就有山越,而山越造反完全是因為他們不願意納糧稅,寧願為了不納糧稅而選擇打戰也可見他們的性格兇悍。山越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