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3/4 頁)
部落為首,故馬韓王也是由百濟首領擔任,後來百濟首領在公元二世紀中葉統一馬韓,正式形成了百濟王國。
馬韓是三韓中與大漢往來最多,也最受漢化的部落聯盟,在東漢時代年年向漢朝進貢,馬韓王自己也略讀漢朝書籍經典,對漢文化崇拜至極,在近年和大漢商貿中早就聽說多年紛亂的大漢南方出現了實力非常強的楚王,領土之大是三韓的數十倍,聽說楚王親自派特使來馬韓,心中激動萬分,率領萬餘當地居民夾道相迎。
李嚴乘車而來,感受著當地土著的迎奉和貧困,心中暗自奇怪楚王劉協為何要用三十年的時間使如此荒涼之地永化為大漢土地,何況他們如此貢奉大漢!
不僅他不明白,楚王府各位幕僚皆不能理解,劉協與他們說道:“諸位愛卿但須謹記一點,凡可耕種之地,大漢百姓就可使之成為富饒之地,故與其和劉備硬拼,不如擴張三韓領地,孤王保證三十年後,今日的三韓亦是富足之地。”
在看完楚王的信函後,馬韓王興奮得臉色紅漲,用生疏至極的漢語道:“我的小女容貌……很好的,比長女還好很多,很多,若皆能為楚王之妃,這是我族的榮耀!”
李嚴笑道:“那我便代楚王向您致謝了,若是迎娶兩位王女,我王必當還有聘禮!”他雖然吃不準劉協是否願意同時迎娶兩位美女,但心中估計男人都不會拒絕美女吧,何況這些聘禮對楚地來說,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馬韓王道:“不知道楚王殿下願派多少漢使前來教化我族!”
李嚴道:“大漢楚地才學淵博者數以千萬計,只要大王同意,我王可遣使千餘!”
馬韓王喜道:“甚好,楚王殿下仁厚,我知道的,非常敬佩,願永世為臣,如今大漢戰亂正多,楚王實力雄厚,肯定是未來的大漢皇帝,我等小族皆永隨楚王!”
李嚴笑道:“大王果然英明,我王並不希望三韓長久分立,若大王願替殿下討伐,我王必有援助,
馬韓王更喜,乃道:“甚好,楚王殿下仁義,仁義聖明啊!”
數日後,李嚴完成所有任務,準備回平壤,豈知馬韓王對大漢文化萬分崇仰,與李嚴交談幾日,知其學識淵博,平生未遇,不肯放其北歸,苦苦留其在馬韓教王子貴族們讀書習字,李嚴受劉協之命來遼州協助孟建,又不忍拒絕馬韓王,只好與馬韓王直言尚有王命在身,須在遼州出任遼州治略參事,又說自己在楚地學子五階中僅為學士,楚王所遣千餘漢使中更有學者和博士階的學子前來。
馬韓王聽到這番話,對大漢學士更為敬佩,不過排在第四階的學士都能有如此學識,不知道那些學者、博士都是如何了得,對大漢文化也更為崇拜。
由於馬韓王極力挽留,李嚴回到平壤比預計的時間拖延了十多日,回到平壤立刻專門負責移民一事,除了部分願意接受漢化的本地土著外,餘者大半送往昌黎,將昌黎近七萬漢民移遷到平壤附近,同時調動本地土著在樂浪郡建房整地,準備迎接淮安移過來的大漢子。
孟建則暗中在玄菟郡設防,將昌黎存糧、設施悉數搬運回平壤,依靠南浦港和連雲港通航,主力先建設樂浪郡。
趙雲根據劉協的意思,開始分兵重點把手玄菟郡,而甘寧由於禁衛軍改制問題,開始著手將江西海營改建成精武營,由於遼州未定,仍然駐紮在南浦港,根據高順的建議在南浦對精武營實施山地戰的作戰訓練。
至初泰十二開春,在北海水師二十餘艘嵩山級海樓船護送,楚地自連雲港起航三百餘艘鉅商船,運載大量援助遼州建設的物資、迎娶馬韓王兩女的聘禮和奔赴馬韓、遼州從事教化的兩千名漢使前往南浦,同行而至的還有正式任命接管玉翼營的馬休。
南浦港此時還在冰封期,船隊在離南浦港六十里處無法前行,馬韓王親自帶了數萬土著鑿冰領船。
李嚴看著馬韓百姓不顧落入深海的危險,只在身上系根枯麻草繩就在冰緣鑿冰,不過三日,就已經有上百人落海冰凍而亡,當再一次看到有人落入冰涼刺骨的海水中時,他忍不住心中酸澀,緩緩流下熱淚,忽然轉身拎起一根麻繩,圍系在身上,自船沿上躍下,和馬韓百姓一起鑿冰。
馬韓王匆匆忙忙跑來阻止,李嚴苦笑道:“大王都要鑿冰,何故我便不能來鑿冰!”
馬韓王道:“大漢人說,王需以仁德治天下,我今天和百姓們一起,也算是仁德吧,大漢人說百事孝為先,今船上學子都是我們,都是我們馬韓的恩師,我如此是孝師啊!”
李嚴嘆道:“大王仁孝忠義皆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