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3/4 頁)
”
劉協淡淡地笑,答道:“你也見識過大漢軍隊的鋒利,在你抵達羅馬後,朕在羅馬波斯海灣附近的駐兵大約是五萬人,一年之後就會達到十萬人,在你最需要的時刻,朕可以為你提供三十萬的軍隊,在你統一羅馬之後,朕為封你為道教的羅馬帝國教主,當然朕在此之前為正式成為道教的教皇,在羅馬歷代教主的人選上,朕也不會過分干預,而且朕在退位之後會親自抵達羅馬傳播道教!”
馬克西米努斯笑道:“只要您能實現您的承諾,我一定也會遵守我的承諾,但我必須提醒您,在羅馬帝國內的原生教和基督教都是非常強大的宗教,您可不能過於忽視了!”
劉協道:“原生教是我們道教尊重的宗教,它可以選擇融合進入道教,朕也願意以靈寶天尊的名義,承認宙斯的亞主神地位,承認阿波羅等神的次神地位!但對於後生宗教,包括基督教,尤其熱衷打擊異宗教信仰教徒的宗教,朕會讓他們知道東西兩大帝國的實力!”
馬克西米努斯道:“實際上我們一直在壓迫基督教,但他們還是非常迅速的膨脹,在羅馬帝國的民眾間廣泛傳播,他們承認一切人只要追隨基督都是信徒,所以我們的古典宗教力量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如果藉助道教和大漢帝國的力量,聯合羅馬本身古典宗教的力量,我相信一定可以壓制住,但對於猶太教您又打算如何處置呢?”
劉協點了點《三尊道經》,道:“三尊的意思很明顯,一切原生宗教信仰的主神都是亞主神或者次神,猶太教既然是原生宗教,那麼就沒有必要過多打壓,只是限制他們的適用範圍,而且必須融入道教的諸神階中。”
馬克西米努斯道:“自從我追隨了道教之後,我才發現原有信仰的單薄,我相信任何羅馬人在接觸道教的偉大之後,都會成為道教的信徒。”
劉協頷首道:“道的偉大在於其包容萬千,一切有形和無形都能融入其中,普通的人也是道的一部分,只要願意信仰道,就可以永生,再沒有生,也沒有死,實際上人的靈魂和生命都是可以永存於這個宇宙之中的,只要他遵循道,就可以永存!”
馬克西米努斯皎潔地笑道:“這就是道教的偉大之處!”
劉協會意的一笑,對於馬克西米努斯這樣的人來說,宗教本身都是可有可無的事情,他們需要的就是權力,誰能幫助他獲得權力,他就追隨誰!
第十卷 四海征伐 第十三章 帝國風範
漢服寬大,即使是盛夏季節,人們都還是穿的非常嚴整,在襄陽可能還好受一些,可在泰金,那會出人命的。
漢軍子弟在這種地方,穿著嚴實的甲冑,能不捂出病來嘛。
劉協不得不花費了幾天時間,仔細思考整頓漢軍的軍備的問題,隨著大漢軍制的發展,各軍甲冑和服裝都不能統一,這是一個隱患,對於一個統一的帝國來說,這是不應該發生的問題,他召集在泰金城的學者和軍備官員商討這個問題。
本來只是一個漢軍的軍備問題,劉協很快將話題延伸到整個大漢的服飾問題上,由於大漢目前的朝堂面聖已經漸漸取消,治略府的各級官員一年也見不到皇帝一次,只有御府還經常保持朝堂的習慣,而劉協大多數時候也沒有穿朝服出場。
在這些年中,羅馬文化和大漢文化在襄陽、南京都產生比較大的融合作用,但在全國更多地方,人們還是相對比較牴觸這種文明的融合,產生這種牴觸心理,最根本的原因是大漢人對羅馬文明的不瞭解,因為不瞭解,所以害怕,在宣傳和推廣較好的各個大城市,城市的居民熱衷於欣賞羅馬戲劇,即使他們看不懂,畢竟這就是城市的潮流。
也許,人們並不是直接追求羅馬文化,而是追求一個潮流和時尚,但在這個過程中,絕大多數的知識者認可了羅馬文化和大漢文化,劉協最直觀的感覺就是,朝廷官員和學者們已經不太喜歡用天朝上國來形容大漢帝國。通常都會選擇東方大國,對於羅馬,人們也習慣用西方大國來形容。
這是一件好事情,只要漢人不自滿。他們就會努力的學習新知識。
漢朝服飾地改革已經到了必須進行的地步,漢朝的疆域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跨域之大是非常劇烈的,軍隊的甲冑軍服也要適應軍隊不同的特徵而更改,圍繞這個改革的中心是大漢帝國禮儀地改革,必須要廢除一些不合理的繁瑣的禮儀,同時要保留一些民族精神和文化內涵的禮儀。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民族沒有本族文字,但卻很少有一個民族沒有本族的服裝,中國到了後代的那種全盤否定漢族文化的精神是既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