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3/4 頁)
黃土高原的森林草原地帶和華北平原的落葉闊葉林地帶就在太行山交錯著,高原的風塵輕輕捲動地表黃土和枯草碎屑向前層層湧動,雲層淡淡飄過,滯留在太行山東側。
張遼和僅餘下十餘名衛家小將躺在草原上,他們滿身是血,誰也沒有力氣再前行半步,任由鮮血沾溼身下的野草。
張遼咬著牙撐起身體,與眾人道:“這裡就是狼牙山了,暫時他們不可能追到這裡,大家想活下去,只有沿著山脈向下走,只要留在太行山脈中,東胡人就不會追進來,幾天後,我們就能抵達壺關。”
休憩片刻,張遼諸人草草整理傷口,在山中獵殺了一些馬鹿,恢復體力之後便沿著山脈向南走去。
壺關由於黃忠的三萬鎮南軍及時趕到,太史慈見黃忠趕到,一直依賴的百餘輛投石車也被燒燬,只能撤退。
黃忠抵達壺關之後,立刻調了三千人沿太行山脈向北搜尋張遼,他和張遼相交十餘年,彼此熟悉,他知道以張遼的能力想在戰亂中存活下來並不困難,難的是怎麼躲避東胡騎兵的搜尋,最好的辦法就是進入太行山脈,然後沿著山脈向南走,或許能夠到達壺關。
幸運的是,三日後,張遼終於和搜尋的鎮南軍相遇,與眾軍士一起返回了壺關,兩人不過十來日未見,卻彷彿一別數十年未見。
黃忠忍住眼眶中的淚水,大步上前,一把摟住張遼,朗笑道:“文遠命可真硬啊!”
張遼一拳打在黃忠胸口,笑道:“怎麼,想我死啊,那可不容易!”
就在軍中醫師為張遼包紮傷口之時,張遼與黃忠嘆道:“鎮北軍沒了!”
黃忠看了看和張遼一起衝出重圍的十餘名小將,道:“文遠無須擔心,但有你和這些年輕將士在,重建鎮北軍有何難!”
張遼也看了看身側的小將,道:“諸位各自回去養傷吧,我會上奏皇上,重建鎮北軍,他日必復此仇。”
衛烈諸人聽到張遼這話,皆各自退下。
待他們退下之後,黃忠與張遼道:“皇甫顏被俘了,嚴顏也受了重傷,如果我晚來半日,壺關就失守了!”
張遼大驚道:“諸葛亮好大的膽子,壺關是聖上有言在先,必奪之地,他也敢派兵相奪?”
復又道:“這亂世之中,誰能遵守諾言約定,想中原會戰之際,諸侯群起,彼此之間盟約定了不知道多少見,可一見有機可乘,立刻出兵奪地,但如今天下可謂定矣,諸葛亮還想再有所為,不過是勞民傷財而已!”
黃忠道:“現在我們也要小心啊,若是你我二員朝廷上將在此,壺關還是被奪,那才是恥辱呢!”
張遼搖手道:“諸葛亮不會再來了,他若真想得壺關,現在只用皇甫顏的性命就可以換一個壺關,皇甫顏畢竟是皇甫公的長子,皇甫氏既定的族長之選,皇上何其看重啊,便是諸葛亮要求換幷州,皇上都會答應!”
黃忠想了想皇甫嵩的功績和皇甫家與皇上的關係,點頭道:“只怕皇上是捨得幷州,也捨不得皇甫顏啊,何況皇甫顏又是皇上著力想培養後起之秀!”
事情正如所料太史慈在數日後,果然送來信函,正式提出用壺關換皇甫顏。
黃忠知道這件事情已經不是周瑜和曹操能夠定奪的事情,通知周瑜之後,立刻飛鴿傳書給劉協,請劉協定奪。
皇甫顏被俘的訊息,劉協還一直封鎖著,他知道皇甫嵩身體已經不如從前,若是讓他得知長孫被俘,萬一焦急出什麼事情來,這可比失壺關影響更大。
南漢雖然有盧植、皇甫嵩和丁原這三公之說,但最得百姓和群臣將領崇敬的還是盧植和皇甫嵩,若是皇甫嵩發生什麼意外,不僅劉協自己難過,整個南漢都會哀聲遍野。
他回書給周瑜,讓黃忠用壺關換回皇甫顏,讓嚴顏承擔失守的主要責任,堅決不準提皇甫顏被俘之事,又親自書函給嚴顏,陳述其中利害關係,希望嚴顏能夠從大局出發,暫時接受處罰,日後必定重賞之。
嚴顏也清楚皇甫嵩的地位,且時日無多,乃書信回奏,信中只有四個字:永擔此責!
雖然壺關最終還是留給了諸葛亮,但劉協心情卻要舒暢很多,無論如何,事先認為百死無一生的張遼竟然能夠安然返回,鎮北軍雖然毀於一旦,但以三萬衝鋒騎滅五萬控鉉騎的成績還是可以令劉協略為滿意。
三萬衝鋒騎和五萬控鉉騎最大的差距就是成型的難度上,對沖鋒騎而言,只要有好馬好軍備,兩年足夠練成一隻精銳,關鍵在於軍備和馬的質量;五萬控鉉騎沒有十年是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