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2/4 頁)
備出軍瀛州,告訴他,在瀛州事情處理完之後,朕允許他辭職建立商社,安州的攻佔事宜全部留給商軍去處理。”
會議很快結束,劉協留下賈詡、戲志才、蔣琬、龐統四人,讓他們討論鎮北軍重建事宜,治略府撥調一億三千萬錢用於重建,統帥府自各地預備軍中徵調善於騎射的年輕士兵五萬人補充進入,正式讓于禁擔任大督尉,位在右前左後四大將軍和徵南、徵北、徵西、徵東四大將軍之後,位列統帥府十位大將軍(大將軍,右、前、左、後大將軍,徵南、徵北、徵西、徵東四大將軍,大督尉)之末,總領各州預備軍徵募、訓練、選拔事宜。
在徵南、徵北、徵西、徵東四大將軍的任用上,劉協接受賈詡的建議,右、前、左、後四位大將軍為常設,但不常統兵,徵南、徵北、徵西、徵東四大將軍亦常設,但只在本番號軍隊上可根據統帥府調令臨時徵調十萬駐防軍,而相應各地駐防兵統調任命由參謀院負責,歷任參謀院總祭不得親自領兵出戰。
到十月底,張遼和皇甫顏回到了襄陽,劉協親自關照兩人不得重提壺關之事,在御府設宴為兩人接風洗塵,張遼問及鎮北軍重建之事,劉協大笑,道:“文遠大可放心,三月之內,朕保證你能再次領鎮北軍,此次所調都是各地預備軍精銳,操練半年足可上陣,凡戰馬皆選涼州上等戰馬,在新野強弓之外,人人裝備襄陽強弩,專門用於剋制漠北騎軍而制,必使文遠有機向漢魯王復仇!”
張遼大喜過望,急忙拜謝。
皇甫顏則臉上無關,他被任命鎮守壺關,如今壺關卻因為自己而平白贈送給諸葛亮,他心中難受至極。
劉協察覺到後,乃寬慰道:“子玉不用難過,亦無需自責,壺關雖失,但朕亦有應變之策,可令北方三年難安,且為帥者不宜出陣,子玉日後需謹記心頭,對朕而言,帥才難得,一帥可抵幷州之地,如今鎮北軍正是重建之機,子玉可跟隨文遠,細細領悟治軍之道,對日後獨領一軍打下根基!”
皇甫顏拜道:“必不讓聖上失望!”
劉協笑道:“令祖為大漢千秋功臣,子玉當發奮,不可辱景山公盛名啊!”
皇甫顏道:“必謹慎,不敢有辱祖上之名!”
劉協手指皇甫顏,與張遼道:“文遠當全心教之,如此大才之青俊交付文遠之手,亦不能讓朕失望啊!”
張遼亦拜道:“必盡生平所學教之!”
劉協哈哈大笑,乃與兩人舉杯道:“如此甚好不過!”
與此同時,諸葛亮發現南方在簽署通商協議後,並沒有開啟濟南商市,北方糧草消耗殆盡,急等南方糧草調入,親自書文給劉協,劉協看也不看就立刻撕毀。
劉協似乎已經看到北方餓孚百里圖,但他心中再也沒有疼痛的感覺,這一切是諸葛亮自尋煩惱,只能說他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遲遲不能等到劉協的回覆,諸葛亮心中也焦急萬分,劉辯問他道:“皇弟為何還沒有撥調糧食進來?”
諸葛亮勉強一笑道:“貪心重利而已,臣聽說南方在濟南建糧庫堆積糧食,非不賣,乃更求高價而已!”
劉辯嘆道:“皇弟不知道他每拖延一刻,北方百姓就要餓死千人啊!”
諸葛亮傲然道:“楚王貪利,只知錢財,置百姓死活於不顧,此乃無德之輩爾!”
劉辯啊的驚歎一聲,望著南方,悠長一聲哀嘆,小聲道:“皇弟,你為何要學父皇呢?”
第九卷 天下雲湧 第十五章 復仇之刃
華夏二年十月中旬的時候,趙雲、孫堅和高順接到調函,此時北方已經開始偏冷,三人認為再晚出兵則天將大寒,屆時根本不可能奪下雁門關,而東胡騎兵極其有可能退出幷州,故三人決定根據統帥府調令略作調整,趙雲領騎兵先到雁門關下,和皇甫驪合兵一處強攻雁門關,孫堅領兵在後,帶孫堅趕到雁門關後,趙雲再領騎兵退回,待明年三月開春和高順一道領兵征伐漠北草原。
趙雲領著徵北軍四營和禁軍玉翼營總計五萬騎兵,高順領陷陣營,六萬人經昌黎郡沿長城向幷州的雁門關而去,彌加亦領部族三萬控鉉輕騎隨同而往。
一個月後,與皇甫驪降服河套地區羌胡、南匈奴和東胡數十個小部落集聚在一起的新遊牧部落會合。
十餘年來,皇甫驪在董卓入主洛陽後,便帶著萬餘八園舊部遠上漠北,和當年劉協、丁原在幷州降服的幾個南匈奴小部落融合一處,慢慢移動黃河上游的九原一帶,經過十餘年的發展,陸續吸納南匈奴各小部落、羌胡和河西鮮卑,形成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