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當初如此命名兩隻軍隊,卻有丁刺史所說的意思,只是不知道丁大人到底想說什麼呢?”
丁原想了想,道:“步軍若講戰力,應以重步兵為首,且此乃殿下貼身衛隊,當今天下並不太平,若遇危機,殿下身邊這三千部隊既有可能要以一擋十,奮戰沙場。臣建議,此軍可全軍重凱,以玄鐵魚鱗甲或者柳葉甲為最好。有王越校尉這樣名揚海內的劍師指點,可全軍用重劍,臣在戰場廝殺多年,私以為步軍對戰,刀為最強,只是要看什麼兵員,此次殿下所選兵丁皆是我軍中略懂武藝的精英,平日作戰都可以以一敵十,不如讓他們使用劍,中原的劍過於輕盈,臣與匈奴作戰,曾經得過一把奇劍,厚重勝刀,可刺可斬,比中原產的刀更適合兩軍肉搏,且殿下有王越校尉這樣名揚海內的劍師教習將士操練上等劍術,所以可全軍用那種奇劍。這樣的裝備和日常訓練開銷必然龐大,但這是皇室御軍,自然不需要擔心錢財問題。”
劉協大聲叫好,他猜想丁原所說的劍是歐洲的重劍,雖然不知道怎麼出現在匈奴,但絲綢之路開通那麼多年,偶爾流傳過來這麼一把也不是問題。
皇甫康道:“丁大人可否將那奇劍拿來與工匠們看下?”
丁原道:“這是自然,若殿下需要帶回京城讓督造府的工匠們研究下是更好不過!”他素來把那劍當個寶貝,可如今為了漢室,他願意割愛。
劉協看了看他,道:“丁刺史有此心,我就不推辭了,不知道丁刺史還有什麼建議?”
丁原道:“還有很多!”
劉協拍掌笑道:“丁刺史國之棟樑啊,有話但說無妨,聽丁刺史一言,勝過我讀破百卷兵書!”
丁原有點不敢相信,道:“想不到殿下如此年紀竟然開始讀兵書了,實在是我大漢之福啊!”
第二卷 北上幷州 第六章 鐵翼飛翼
劉協聽丁原話語中有幾分懷疑,只微笑不語,皇甫康卻道:“皇子殿下三歲讀四書,五歲讀史、兵、經,天資聰慧、奮學好知,常與家父、盧公研習兵法,幾次求問都令家父難以回答,嘗與我說殿下乃當世奇才,漢室四百年才有此奇葩。”
丁原大為震驚,失聲道:“皇甫大人與盧公皆是當世名將,竟然也有難以解答之處!”復又匍匐在地,痛哭流涕道:“我大漢終於等來一位明君,望殿下他日即位能夠結束亂世,還我大漢百姓一個太平盛世,臣定當為殿下效犬馬之勞!”
他站起身,又大拜與地,道:“此一拜乃臣代幷州百姓拜之!”復又站起再拜與地,道:“此一拜乃臣代萬千流民拜之,為盛漢室,臣粉身碎骨亦不足惜!”
劉協急忙下榻,扶起丁原道:“我定不負丁刺史這兩拜!”
皇甫康目視劉協,似有所問,劉協知道他心中意思,當下點頭道:“丁刺史既然如此忠心愛民,我不因有所隱瞞!”
皇甫康微微一笑,道:“丁大人,依你之見,若殿下得太子之位,可否平定天下諸侯軍閥?”
丁原略為呆滯,沉吟片刻,神色尷尬地說:“臣太激動了,如今的天下危機猶勝昔日七國之亂,北有烏恆之亂,南有南蠻、山越之反,西有羌民反叛,內有黃巾之亂,且有二十路據地為王的地方大僚,其中不少都有反心,就算沒有反心,大多數也不願上交兵權,中央威信全無,即使天縱奇才也是迴天乏力。”
皇甫康點了點頭,道:“便是有丁大人全力相助,但也只能自保,難以清除各地諸侯,不過拖延漢室之命,難以治本。”
丁原問道:“那以皇甫參事之見,何法才能治本,徹底清理漢室,重振大漢雄風?”
皇甫康道:“大漢現在是病已久矣,甚至可用病入膏肓來形容,若不用一味猛藥很難治癒,至於這藥方倒也有,不過不是我的才智可以想到的。”
他停頓一下,頗為自信地看了看丁原道:“聖上也自知難以清除惡根,與家父、盧公、楊太尉思量許久,欲封荊州之地給二皇子殿下,以三位大人相佐,待諸侯起而造反之際,便號令天下起而清除之,再依次除去其它諸侯,將漢室重歸光武帝大治之際!”
丁原通身戰慄,訕訕道:“確實是味猛藥,天下百姓不知道又要受多少罪!”旋即昂首,神色激動高昂,大聲道:“但自此之後,天下再無戰矣,天下百姓又可過上數百年的安穩日子!他日殿下振臂高呼,臣當第一個響應,功成之後,臣不求封王侯,只求一縣之地安度晚年足矣!”
劉協高興萬分,向丁原躬身道:“我代父皇和天下百姓謝過丁刺史!”
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