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和你父皇說清楚,我料他必然全力支援,他雖沒什麼志向,但事情到今天這個地步,他若不出力,駕崩後哪有臉見歷代祖宗,我又哪有臉見你祖父。”
說到傷心處,董太后竟然落下淚來,她是蕃幫女子嫁入漢室,膚白潔淨,身材高挑,性格堅毅,靈帝與她長相神似,尤其一對瞳孔為淺褐色,自己的瞳孔也淺褐色,多年來靈帝和她把他捧為掌上寶珠,細心呵護。
劉協小心安慰董太后,祖孫倆說了片刻話,劉協就在董太后懷中睡著。
過了幾日,周瑜等公族子弟開始進入宮中伴讀,荀攸亦經常隨著叔叔荀彧入宮授課,此時周瑜已經十二歲,甚為懂事,進宮前其父周邑萬般交待此乃皇上隆恩。
周瑜聰慧醒事,知道這是董太后懿旨,後又經靈帝欽準,顯然是董太后和靈帝都有意為劉協尋找內臣。他與劉協說話,三分試探七分恭維,尺寸拿捏得極為準確,連荀彧都大為佩服,與董太后說此子日後必是皇子殿下的肱骨近臣。
劉協近日在靈帝默許和董太后全力支援下,動作頗大,京師中袁家、楊家、司馬家、周家、王家等各大名門望族都有子弟入宮陪讀,後在盧植、皇甫嵩等人支援下,諸多子弟在太學府中獨立一院稱之為太學別院供他們讀書,出入皆有西園八軍的上軍校尉蹇碩帶軍護衛,後受何後之迫,十歲的太子劉辯也入府學習。
何後本希望劉辯在太學別院能夠結交這些未來三公九卿,可惜這些名門望族家長眼光何其銳利,都道這是靈帝欲立劉協的前兆,雖各自忌憚何家實力,紛紛教導其下子弟,與劉協交好,而不得罪劉辯。
偏偏這些子弟們多好結良厭弱,劉協年紀雖小,詩詞歌賦、四書五經無一不精,相比劉協,劉辯簡直就是一個草包,性格軟弱,雖貴為太子,卻頗無氣度。眾人雖不敢欺負劉辯,偏偏偷偷給他下套,常令他窘迫。
劉協知道自己事成離開京城之後,這個草包哥哥就要代替自己做許多年的傀儡,受飢捱餓的日子不會少過,常替他出頭,劉辯感其恩,常坐他左右與他一起研讀典籍,每有不懂處,不好意思問盧植等人,反而偷偷問劉協,劉協亦無所不答。
兩人在這段時間,情感上升眾迅速,令盧植等人大跌眼鏡,紛紛感嘆,劉辯尊師重道,守禮重義,若是昇平太世,以劉辯為帝,守祖制發展農商,令天下百姓安居樂業;以劉協為大將軍,開拓疆土驅逐外族,當可在歷史上寫下濃重一筆,兄弟互誠互信共建大漢的威名事蹟。
偏偏這兩人生在亂世,眼下諸侯之亂即將猛於昔日七王,要在二人選一人保漢室,恐怕大家只能選劉協。
盧植為此哀嘆不已,與荀彧、楊彪、周邑這三名支援劉協外地為王以救漢室的大臣說到這事,諸人也是感嘆不已,所謂亂世出英雄,這個時候軟弱者雖守禮重義也沒有生存發展的空間。
第一卷 內宮之鬥 第五章 盧植先行
靈帝身體今年惡化,自知時日不多,每想起膝下兩子仍然沒有決策,找母后董太后商量。
董太后令人喚來劉協,三人喝散左右,坐在一起談話。
靈帝臉色蠟黃,眼周青黑,一看就是縱慾過度,劉協心中卻沒有譏笑,這個世界不是每個人都合適做皇帝,靈帝胸無大志,學無所成,唯好經商,若在京師繁華之地做個商人倒也不錯,讓他做皇帝,大漢有今天這種垂危之勢既怪他也不能怪他。
靈帝苦笑,問劉協:“協兒可怪你父皇,我若發奮圖治,或許還可以給你留下一個還算安穩的江山,我也敢將你扶上龍位,可今天大漢落魄到這個田地,我現在是既無心亦無力去重整河山,只能盼望你和劉辯為我補上我沒有做的事情,也好讓我見了祖宗有個交待,至少大漢未因我而亡。”
劉協看著他,心中悲嗆,忍著眼眶中的淚水,撲在靈帝床前,道:“父皇且放心,兒臣必不復您所託,在我手中重振漢室雄風。”
靈帝笑,輕撫劉協脖頸,道:“好,你的計劃我前日太后已經和我說過,我雖無大智,不知道此事對大漢,對你可有益處,但是盧植、皇甫嵩等大人熱心支援你,說明你的策劃是對,比你父皇和你哥哥強百倍啊!”
劉協高興的看著靈帝,喜道:“父皇的意思是支援我去外地任藩王。”
靈帝嘿嘿一笑,道:“自然支援,我這一生為了做商人癮,倒也淘了不少私財,我若駕崩,這些錢財留著何用。既然如此,父皇便索性把這個無賴皇上做到底,明年初,我就封你為楚王,兼荊州牧,在你親政前,盧植代行荊州牧事宜,周邑任襄陽太守。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