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第3/4 頁)
,王熙已經跑了進來,擦了擦額上熱汗,喘息道:“那個諸葛亮……他……他竟然不肯出獄!”
第十一卷 帝國動盪 第四章 人之天賦
王熙向劉協稟告諸葛亮的態度後,諸葛瑾臉色慘白,以他對劉協的瞭解,就算再有才華,敢恃才傲物者,也是一概不用,更何況諸葛亮連番得罪劉協,視帝國法律如無物,前科今責一相加,就算不處以極刑,也難逃法網。
劉協沉默不語,微微闔上雙目,靠著椅背靜靜思索,良久之後才嘆了一聲:“王熙啊,準備車馬,朕去接他!”
諸葛瑾大喜過望,立刻拜伏於地道:“謝皇上恩典!”
劉協搖頭輕嘆,道:“為了大漢江山,朕就委屈一次吧,有些事情還是需要一個有天賦的人去處理啊,人才之質中,天賦、學識、閱歷和態度,四者缺一不可,但往往越向高位,天賦的作用就越大,想成就一番大業,天賦是其關鍵,否則就算是再勤奮,也往往把握不住其中的要害啊!”
復又問諸葛瑾道:“子瑜啊,你知道令弟為何如此有恃無恐嗎?”
諸葛瑾道:“臣確實不知!”
劉協道:“他是料定朕在漠北的問題上是無人可用啊,朕先用的是程昱,可程昱這個人呢,是個和派的人物,追求與子民和敬相處,政令流暢,講究德為先,法為後,他這樣的人,在驪州很容易取得政績,因為驪族有個說法,叫做十驪八漢,就是說十個驪族人中,有八個是漢人,這都是當年中原混戰,雍州和幷州的流民。在加上驪州早期是軍管,漢化推行的很有成效,現在的驪族中,年輕一輩幾乎都說漢話,識漢字,也把自己當成漢人,所以呢。程昱在當地漢化治理就很容易取得成效,驪族現在的經濟、民生情況都非常好。另外一個方面,燕州就不同了,彌加本來就是鮮卑族中的小族,沒有威信,沒有能力,但對大漢非常忠心,可他自身能力不足,無法控制整個鮮卑族,對程昱的支援就很低。所以,同樣在程昱的治理下,驪州的情況就非常好。而燕州則很差,不能說程昱沒有能力,沒有才華,實際上程昱很有能力,但是他的性格和天賦決定了,他不適應燕州的這種特殊情況。”
“燕州的治理比其他任何一州的治理都為困難,燕州治理好了,大漢帝國就能安定下來,甚至可以長定久安,所以啊,燕州治略總督是比三治略公的選擇還要困難!”
“朕曾經想過讓崔浩去,崔浩是強硬派,他的施政風格是法為先,德在後,但是現在這個叛亂已經發生,而且燕州都是鮮卑人,崔浩過於強硬則容易使鮮卑人和大漢的矛盾進一步加深,那就不能用崔浩,還有幾個人選,法正、石韜、孟建、國淵,他們四個人中,國淵和法正也是強硬派,不能去,孟建和石韜則講究德法同施,可一個在興州,如今的興州摟寧郡暴亂,內中還有很多文章,曹操又不在了,孟建自然不能調,石韜去圖蘭省,同時肩負周邊各大邦聯王國和亞細亞帝國的一些協調管制,也不能走,這種情況下,朕要麼啟用司馬懿,要麼就是用他諸葛亮!”
“大漢帝國可以說不缺人才啊,但是有上等天賦的人才並不是很容易遇到的,子瑜你注意沒有,同樣是國立學府,穎川、濟南、洛陽、長安四家學府都是同時期建設的,至今已有十五年的時間,司馬懿掌管的黃河學府建立至今不過七年,如今黃河學府已經可以和天京、中央帝國、長江、南京四大綜合學府相競爭,無論學子的數量還是學術成就,都已經逼近了南京學府,這就是一個人的天賦問題!”
說到這裡,劉協停頓片刻,嘆道:“諸葛亮是吃定朕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去燕州啊,所以才在這個時候出來獻策,行啊,朕就給他這麼一個機會!”
諸葛瑾道:“這也不行啊,孔明是臣的弟弟,如此桀驁不馴,臣以後有什麼面目擔任這個治略公的職務啊,並且這個獄勞之地也不是聖上該去的地方啊,這樣吧,還是臣再去一趟吧,只是希望聖上給我一道手諭,若是孔明見了手諭還不肯過來,執意要聖上親自去的話,就請聖上下旨吧,以孔明身為前朝大員,屢次引發戰爭,按內戰之罪,當斬首示眾,族降一等,諸葛家絕無異議啊,至於燕州的治理,聖上沒有其他的人選,可以讓臣去,臣族中子弟犯此大罪,臣亦無德擔任右治略公之職,至於下任右治略公的人選,左治略公德才兼備,且資格閱歷無一不勝過臣啊,可擔任右治略公,國淵天資聰慧,深得左治略公之學,可以出任左治略公,若是聖上認為左治略公年級略長,可以暫時安排蔣濟接任,國淵相輔即可!”
劉協猶豫片刻,道:“也好,那你就去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