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3/4 頁)
是正式立劉巍為太子前一天的晚上,和劉巍說了這樣一句話——雖然我們知道帝國需要民主才能更加和諧,而和諧是帝國內部穩定的基礎,但很多特殊的時刻,帝國和民眾都需要鐵腕,而皇帝就是為了鐵腕時刻而存在的,所以,永遠都不要軟弱和仁慈。
關於這句話得更多解釋,劉協向劉巍說了幾句很具有對比性的話——帝國子民需要非常仁厚慈善的皇后,但不需要一個仁厚慈善的皇帝。譬如說,帝國子民就是孩子,而皇帝是父親,皇后是母親,那孩子們希望有一個仁善的母親,這樣一來,在他們窘迫的時候,他們知道可以向誰求助;對孩子們而言,犯了錯誤,可以接受父親的懲罰,但更重要的是,當他們在外面被人欺負,他們決不需要母親,他們最想要的就是父親衝出門,把欺負他們的小子拉過來打一頓,然後要壞小子給他們賠禮道歉,最好再給點好處,譬如戰爭賠款、新的土地和更加優惠的貿易政策。
看著若有所思的劉巍,劉協索性放下他最喜歡的玉杯,補充道:“事實上,有可能是我們的孩子一直在欺負別人,只是偶爾吃了點小虧,但這不重要,對皇帝和子民而言,我們吃虧了,就需要獲得更多的賠償!”
太子妃進入皇室沒有幾天,劉協問駱冰道:“太子妃,你認為什麼時候,朕能夠見到皇室的第三代?”
駱冰沒有回答,只是淺笑,劉巍則說道:“父皇,兒臣覺得應該很快了!”
劉協非常高興的和皇子公主們說道:“太子的婚事終於了結了,其他的皇子和公主們,就準備向皇后通報你們各自的事情吧,不用再等你們二哥,父皇相信他明年秋天才能回來,對你們當中幾位達到二十二歲的皇子和超過二十歲的公主而言,這可不是好訊息!”
蔡琰笑道:“只要長皇子先定了,按照宮中的規矩,其他各皇子和公主就沒有必要再按大小排下去了!”
劉協“哦”了一聲,笑道:“看來是朕多慮了,不過這個規矩是怎麼回事?”
蔡琰笑道:“沒有關係,這個規矩是去年臣妻私下修改的,原因就是皇上讓次皇子去了太遠的地方!”
劉協點了點頭道:“修改了也好,逸兒這次一去就是三年,如果運氣好點,我們在明年夏末就可以看到他。”
皇宴結束的時候,劉協緩緩站起身,看了看鐘,和所有皇子說道:“半個小時後,父皇在御書房等你們,該是父皇為你們挑選舞臺的時刻了!”
說完這話,劉協轉身離開,在他身後留下的是歡喜的皇子和他們寂寥而擔憂的母親。
第十一卷 帝國動盪 第三十四章 諸王時代
對於整個帝國的擴張,劉協堅持的原則是帝國中央的內部穩定和各省的外部擴張同時進行,這是一種新的帝國模式,它依靠外省擴張為帝國中央州和外省取得利益,減少國內軍事力量過重引發的國內危機,但在另外一個方面,劉協不太欣賞劉巍的減少兵員政策,對於經歷了太多的劉協而言,軍隊永遠是帝國安全保障的最基本條件,軍隊也是永遠只可多不可以少。
長子劉巍,三子劉平、四子劉梓,五子劉琮,六子劉健、七子劉泰、八子劉珏這七個帝國皇子都已經迅速集中到御書房,劉協看著他們,心中感慨良多,就彷彿是一瞬間,孩子們都已經成長到了足夠赴外為王的時刻,而自己也在這個瞬間裡,從壯年走向了老邁。
和皇子們聊了聊他們各人對帝國的看法後,劉協第一次對著他們進行劃分,長子巍的任務是留在帝國中央,劉平封為甘寧王,發展農牧漁三業為主,並大量吸納國內商品。
四子劉梓前往圖蘭省,劉琮前往東非省,劉健和劉泰同時做為巴比倫王進行培養,誰最優秀,誰就是巴比倫王,而劉珏則毫無意義的迴歸印度王國,允許印度王國更改為印度省。
劉協簡單分配完後,問道:“你們有什麼異議嗎?”
劉梓起身道:“圖蘭省貧瘠荒蕪,兒臣不願意去,寧可去西襄陽省!”
劉協微微頷首道:“圖蘭省是過於貧瘠了,不過那裡北上的頓河流域停駐的是什麼人?梓兒清楚嗎?”
劉梓搖頭。答道:“兒臣不知道!”
劉協敲了敲桌案,道:“是匈奴人,當年在孝武皇帝的追擊下,匈奴一路西撤。現在就在頓河流域,朕希望梓兒能夠繼續弘揚大漢之志,徹底擊垮匈奴人!”
劉梓無聲地看看劉協。沉默片刻後,說道:“兒臣願意儘快擊垮匈奴,但不願意留在圖蘭省!”
劉協搖頭道:“圖蘭省雖然荒涼,但做為亞細亞洲的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