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4/4 頁)
現在賊勢大張,我們無力與其爭鋒,不如用權宜之計,對其稱臣。
湯和的絡腮鬍子氣得乍了起來,他怒目吼道:“向陳矮子稱臣?這是惑亂軍心!”
馮國用來了個反唇相譏,現在不也對大宋的小明王稱臣嗎?陳矮子不過是個子矮,而小明王韓林兒才是個放牛娃,既可向放牛娃稱臣,就不在乎向陳矮子稱臣,這是保全實力的良策。
徐達不贊成未曾交戰先投降,未免太窩囊了。這與對小明王稱臣不一樣,那不是打敗了,而是自願。
李善長說:“金陵臨水,陳友諒的戰船高大,攻城便捷,我們可退守鐘山,放棄金陵。”他雖沒說投降,也是退避三舍,上下一片悲觀論調。
朱元璋扭頭去看劉基,劉基閉目不語,朱元璋說:“劉先生有何高見?”
劉基仍未睜開眼,他為什麼不睜開眼?不忍心看著一朝文武在這兒喊投降。
宋濂與章溢鄰座,二人竊笑。
這時有人來報,花雲家的奶孃抱著孩子來見主公了。
朱元璋站了起來,興奮無比:“快抱來見我!”
孫氏抱孩子上來,立刻哭倒在地,說:“花將軍只有這根獨苗,上天有眼,大難不死,望我主善待他。”
朱元璋眼含熱淚走下臺階,抱起孩子,回到座位,說:“你們看,虎頭虎腦,十幾年後又是一個花雲!這是將門虎種,我給起個名字吧,就叫花煒。煒是光明之義,他的父親就是光昭日月的君子,伯溫先生想想氣壯山河的花雲,還不敢睜眼睛嗎?”
劉基果然睜開了雙眼,抱過花煒,說:“面對猛將花雲,我敢睜圓雙目。我以為,輕言投降者,當立斬不赦,軍心搖動,能取勝也勝不了。”
李善長忙說:“伯溫之言很對,那就議一議抗敵辦法吧。”
劉基慨然說,天道後舉者勝,取威制敵以成王業。大敵當前不可先挫自家銳氣,不可畏敵如虎。
馮國用頗為不悅地說:“我想的是退敵之策,我雖主降,也不是真降,權宜之計罷了。”
劉基力陳自己的見解,認為驕兵必敗,陳友諒正是驕兵,他架空徐壽輝自己稱王,既是驕的標誌,又是不得人心之舉,我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