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1/4 頁)
子伯元,襲。齊受禪,例降。
伯元弟叔利,右將軍、太中大夫。
紹從父弟瑜,濟州長史。
瑜弟彝,字鳳倫。太和中,舉秀才,稍遷步兵校尉。卒於武邑太守。贈徵虜將軍、營州刺史。
子伯融,出繼瑜後。武定末,□□太守。
伯融嫡弟子寬,開府田曹參軍。
張普惠,字洪賑,常山九門人。身長八尺,容貌魁偉。父曄,為齊州中水縣令。隨父之縣,受業齊土,專心墳典,克厲不息。及還鄉里,就程玄講習,精於《三禮》,兼善《春秋》,百家之說,多所窺覽,諸儒稱之。
太和十九年,為主書,帶制局監,與劉桃符、石榮、劉道斌同員共直,頗為高祖所知。轉尚書都令史。任城王澄重其學業,為其聲價。僕射李衝曾至澄處,見普惠言論,亦善之。世宗初,轉積射將軍。澄為安西將軍、雍州刺史,啟普惠為府錄事參軍,尋行馮翊郡事。
澄功衰在身,欲於七月七日集會文武,北園馬射。普惠奏記於澄曰:“竊聞三殺九親,別疏暱之敘;五服六術,等衰麻之心。皆因事飾情,不易之道者也。然則莫大之痛,深於終身之外;書策之哀,除於喪紀之內。外者不可無節,故斷之以三年;內者不可遂除,故敦之以日月。《禮》:大練之日,鼓素琴。蓋推以即吉也。小功以上,非虞祔練除不沐浴,此拘之以制也。曾子問曰:‘相識有喪服,可以與於祭乎?孔子曰:‘緦不祭,又何助於人?祭既不與,疑無宴食之道。’又曰:‘廢喪服,可以與於饋奠之事乎?’子曰:‘脫衰與奠,非禮也。’注云:‘為其忘哀疾。’愚謂除喪之始,不與饋奠,小功之內,其可觀射乎?雜記雲:‘大功以下,既葬適人,人食之,其黨也食之,非黨也不食。’食猶擇人,於射為惑。伏見明教,立射會之限,將以二七令辰,集城中文武,肄武藝於北園,行揖讓於中舍。時非大閱之秋,景涉妨農之節,國家縞禫甫除,殿下功衰仍襲,釋而為樂,以訓百姓,便是易先王之典教,忘哀慼之情,恐非所以昭令德、視子孫者也。按《射儀》,射者以禮樂為本,忘而從事,不可謂禮;鐘鼓弗設,不可謂樂。舍此二者,何用射為?又七日之戲,令制無之,班勞所施,慮違事體。庫府空虛,宜待新調。二三之趣,停之為便。乞至九月,備飾盡行,然後奏《狸首》之章,宣矍相之令,聲軒懸,建雲鉦,神民忻暢於斯時也。伏惟慈明遠被,萬民是望,舉動所書,發言唯則,願更廣訪,賜垂曲採,昭其管見之心,恕其讜言之責,則芻蕘無遺歌,輿人有獻誦矣。”澄意納其言,託辭自罷,乃答曰:“文武之道,自昔成規;明恥教戰,振古常軌。今雖非公制,而此州承前,已有斯式,既不勞民損公,任其私射,復何失也?且纂文習武,人之常藝,豈可於常藝之間,要須令制乎?比適欲依前州府,相率王務之暇,肄藝良辰,亦未言費用庫物也。《禮》:兄弟內除,明哀已殺;小功,客至主不絕樂。聽樂則可,觀武豈傷?直自事緣須罷,先以令停,方獲此請,深具來意。”
澄轉揚州,啟普惠以羽林監領鎮南大將軍開府主簿,尋加威遠將軍。普惠既為澄所知,歷佐二籓,甚有聲譽,旋京之日,裝束藍縷,澄賚絹二十匹以充行資。還朝,仍羽林監。
又澄遭太妃憂,臣僚為立碑頌,題碑欲雲“康王元妃之碑”。澄訪於普惠,答曰:“謹尋朝典,但有王妃,而無元字。魯夫人孟子稱‘元妃’者,欲下與‘繼室聲子’相對。今烈懿太妃作配先王,更無聲子、仲子之嫌,竊謂不假‘元’字以別名位。且以氏配姓,愚以為在生之稱,故《春秋》:‘夫人姜氏至自齊。’既葬,以諡配姓,故經書‘葬我小君文姜氏’,又曰‘來歸夫人成風之搖���砸在峙湫鍘9耪吒救舜臃蜈鄭�窳臆蔡��鹿諞皇潰�侍孛砂���送虼��呤攏�袢縈詼���兀��懷屏臆埠醯俊背未又��
及王師大舉,重徵鍾離,普惠為安樂王詮別將長史。班師,除揚烈將軍、相州安北府司馬。遷步兵校尉。後以本官領河南尹丞。世宗崩,坐與甄楷等飲酒遊從,免官。驍騎將軍刁整,家有舊訓,將營儉葬。普惠以為矯時太甚,與整書論之。事在《刁雍傳》。故事:免官者,三載之後降一階而敘;若才優擢授,不拘此限。熙平中,吏部尚書李韶奏普惠有文學,依才優之例,宜特顯敘,敕除寧遠將軍、司空倉曹參軍。朝議以不降階為榮。時任城王澄為司空,表議書記,多出普惠。
廣陵王恭、北海王顥,疑為所生祖母服期與三年,博士執意不同,詔群僚會議。普惠議曰:“謹按二王祖母,皆受命先朝,為二國太妃,可謂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