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1/4 頁)
嘗從徵烏古、党項,為先鋒都統,及經略燕地。太祖西征,留倍守京師,因
陳取渤海計。天顯元年,從徵渤海。拔扶余城,上欲括戶口,倍諫曰:“今始得
地而料民,民必不安。若乘破竹之勢,徑造忽汗城,克之必矣。”太祖從之。倍
與大元帥德光為前鋒,夜圍忽汗城,大諲歙窮蹙,請降。尋復叛,太祖破之。改
其國曰東丹,名其城曰天福,以倍為人皇王主之。仍賜天子冠服,建元甘露,稱
制,置左右大次四相及百官,一用漢法。歲貢布十五萬端,馬千匹。上諭曰:
“此地瀕海,非可久居,留汝撫治,以見朕愛民之心。”駕將還,倍作歌以獻。
陛辭,太祖曰:“得汝治東土,吾復何憂。”倍號泣而出。遂如儀坤州。
未幾,諸部多叛,大元帥討平之。太祖訃至,倍即日奔赴山陵。倍知皇太后
意欲立德光,乃謂公卿曰:“大元帥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屬,宜主社稷。”乃與
群臣請於太后而讓位焉。於是大元帥即皇帝位,是為太宗。太宗既立,見疑,以
東平為南京,徙倍居之,盡遷其民。又置衛士陰伺動靜。倍既歸國,命王繼遠撰
《建南京碑》,起書樓於西宮,作《樂田園詩》。唐明宗聞之,遣人跨海持書密
召倍。倍因畋海上。使再至,倍謂左右曰:“我以天下讓主上,今反見疑;不如
適他國,以成吳太伯之名。”立木海上,刻詩曰:“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
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攜高美人,載書浮海而去。
唐以天子儀衛迎倍,倍坐船殿,眾官陪列上壽。至汴,見明宗。明宗以莊宗
後夏氏妻之,賜姓東丹,名之曰慕華。改瑞州為懷化軍,拜懷化軍節度使、瑞慎
等州觀察使。復賜姓李,名贊華。移鎮滑州,遙領虔州節度使。倍雖在異國,常
思其親,問安之使不絕。後明宗養子從珂弒其君自立,倍密報太宗曰:“從珂弒
君,盍討之。”及太宗立石敬瑭為晉主,加兵於洛。從珂欲自焚,召倍與俱,倍
不從,遣壯士李彥紳害之,時年三十八。有一僧為收瘞之。敬瑭入洛,喪服臨哭,
以王禮權厝。後太宗改葬於醫巫閭山,諡曰文武元皇王。世宗即位,諡讓國皇帝,
陵曰顯陵。統和中,更諡文獻。重熙二十年,增諡文獻欽義皇帝,廟號義宗,及
諡二後曰端順,曰柔貞。
倍初市書至萬卷,藏於醫巫閭絕頂之望海堂。通陰陽,知音律,精醫藥、砭
焫之術。工遼、漢文章,嘗譯《陰符經》。善畫本國人物,如《射騎》、《獵
雪騎》、《千鹿圖》,皆入宋秘府。然性刻急好殺,婢妾微過,常加刲灼。夏氏
懼而求削髮為尼。五子:長世宗,次婁國、稍、隆先、道隱,各有傳。
平王隆先,字團隱,母大氏。景宗即位,始封平王。未幾,兼政事令,留守
東京。薄賦稅,省刑獄,恤鰥寡,數薦賢能之士。後與統軍耶律室魯同討高麗有
功,還薨,葬醫巫閭山之道隱谷。平王為人聰明,博學能詩,有《閬苑集》行於
世。保寧之季,其子陳哥與渤海官屬謀殺其父,舉兵作亂,上命轘裂於市。
晉王道隱,字留隱,母高氏。道隱生於唐,人皇王遭李從珂之害,時年尚幼,
洛陽僧匿而養之,因名道隱。太宗滅唐,還京,詔賜外羅山地居焉。性沉靜,有
文武才,時人稱之。景宗即位,封蜀王,為上京留守。乾亨元年,遷守南京,號
令嚴肅,民獲安業。居數年,徙封荊王。統和初,病薨,追封晉王。
論曰:自古新造之國,一傳而太子讓,豈易得哉?遼之義宗,可謂盛矣!然
讓而見疑,豈不兆於建元稱制之際乎?斯則一時君臣昧於禮制之過也。束書浮海,
寄跡他國,思親不忘,問安不絕,其心甚有足諒者焉。觀其始慕泰伯之賢而為遠
適之謀,終疾陳恆之惡而有請討之舉,志趣之卓,蓋已見於早歲先祀孔子之言歟。
善不令終,天道難詰,得非性刻嗜殺之所致也?雖然,終遼之代,賢聖繼統,皆
其子孫。至德之報,昭然在茲矣。
章肅皇帝,小字李胡,一名洪古,字奚隱,太祖第三子,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