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期的消耗戰,對我十分不利。
為了儲存有生力量,爭取時間休整部隊,經慎重考慮後,粟裕決定暫時放棄天目山,向孝豐地區撤退。同時,在撤退時大造聲勢,看能否誘敵來追,以便趁勢殺一個回馬槍。
6月13日起, 我軍原建在天目山區的軍械廠、被服廠、醫療隊、倉庫和其他後方機關陸續撤退,分赴蘇南、皖南、浙西等敵後區。沿途之上,他們遵照軍區的部署,廢物亂丟,僱工搬運,車拉馬馱,擺出一副戰略撤退的樣子。
這一回,李覺有些動心了。因為共軍的後方機關露臉了。須知後勤工廠搬遷是十分複雜且困難的事情,行動起來也不像野戰部隊那樣迅捷。因此這一回定下決心,準備放膽追過去剿殺了。
誰知李覺的命令還未下達,擔任左翼進攻的頑52師已經按捺不住心頭的狂喜,為建頭功,提前行動,搶先殺了過去。
6月18日, 我偵察部隊捉到敵人一個排長,粟裕從俘虜口中獲悉,敵52師已經不再步步為營,脫離了原來相互依賴、穩步向前的隊形,獨自突到了前方。
粟裕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天賜良機,必須緊緊抓住。他馬上命令第2、第3、第7、第9、第10等六個支隊,回過頭來,將頑52師團團包圍起來。
粟裕的決心下定後,參謀部的同志卻猶豫起來。須知從天目山區撤退的計劃是已經報黨中央和華中局批准了的,現在又突然停下腳步,回過頭來,開始進攻,不先向中央報告,能行嗎?況且部隊此時糧彈奇缺,如果不能速戰速決的話,粟司令員是要負責任的。
粟裕看出了大家的顧慮,便笑著說:“你們不要替我擔心,放心地下達命令,認真組織好戰鬥就行了,只要仗打得好,我就不會犯錯誤……”
19日夜,我軍對頑52師發起了突然攻擊。開始,敵軍還認為是小股零星部隊。可是當密集的炮火海嘯般在他們的陣地上爆炸時,此起彼伏的槍聲、殺聲如滾濤般湧動時,他們才知道是新四軍的主力殺過來了,他們已經陷入了重圍。
粟裕的這一回馬槍殺得如此有力,以至於頑52師被全殲後,李覺居然絲毫不知。在他的幻覺中,新四軍經過新登戰役後,已經糧盡彈絕,窮於奔逃,與52師接火後,戰鬥肯定會呈現膠著狀態,這正是集中兵力,迅速收縮大網,向著52師防地實施包圍的大好時機。於是立刻給各路兵馬發電:“共匪主力已經被52師纏住,望各部放膽行動,努力奮進,盡最大努力,以竟全功。”
各路頑軍接密令後,急速挺進,殊不知此時不但52師已經全軍覆沒,連其33旅亦被我重創。
本來,粟裕作戰強調軍隊要“打得、跑得、餓得”,現在疲憊的部隊得到了52師糧彈的補充,士氣更加高漲。於是粟裕再次果斷地下達了作戰命令,殺出了第二個回馬槍:除留一個支隊打掃戰場,清除殘餘的頑軍外,其餘各支隊揮戈東進,將擔任右翼攻擊的頑79師和突擊總隊在孝豐城邊團團圍住。
這時, 敵右翼集團總兵力有1。2萬餘人,以我兩萬的兵力去吞吃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按照一般的作戰規律,當然應該分割包圍,各個擊破。可是頑軍白天伸展縱橫30裡, 晚上卻收縮在一個方圓僅3裡地的一個狹小圈子裡,很難實施分割作戰。
粟裕親臨前線,詳細察看地形後,決定打破常規,充分利用其晚間害怕被我分割而龜縮一團的弱點,實行集中圍殲。
23日晚8時, 我六個支隊的所有炮兵對龜縮的敵人開始實施密集的炮火轟炸,當猛烈的炮火摧毀了敵人的工事掩體,把敵人趕得四處亂竄時,我各步兵團開始了勇猛的衝擊。霎時,孝豐城外殺聲蔽野,槍聲炮聲震撼大地。由於敵人過於密集,每一發炮彈迸裂,都會有十多個敵人非死即傷。
敵人在我軍密集的炮火面前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只能蜷縮在掩體裡,等待交械投降。
至24日晨,敵人被我壓迫在孝豐東南之草明山、白水灣、港口等狹小的山谷內,除少部殘敵狼狽脫逃外,其餘均被我殲滅。
第三次反偽頑戰役勝利結束。風景秀麗的天目山,作為歷史的見證,親眼目睹了這場大戰的始末。
從兩門土炮到神炮“小老虎”
在敵後的抗日戰爭中,正規部隊裝備的大都是從敵人手中繳獲來的野炮和山炮,而游擊隊打鬼子據點時用的炮,則大多是有幾百年歷史的土炮,有時連土炮也沒有。這裡還有一段土炮變神炮的故事呢!
槍聲啪啪響,子彈啾啾地打在厚厚的炮樓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