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三見遲婢(第1/2 頁)
第一更。
——
第三氏打算收*寺裡的小吏,以此來打探荀貞的動靜。對此,荀貞自不知曉。竹林雖好,到了申時前後,也就是下午兩三點,正午的暖意下去,穿林的風越來越冷,幾個人坐不下去了,加上荀攸、文聘兩個還要趕回縣中,諸人便起身,準備離開。
荀貞吩咐那兩個佐史,叫去招呼鄰近的鄉民過來,把案、榻、帳幕、屏風,以及沒有吃飲完的果蔬、酒水都給主人家送回去,並拿了一些錢讓交給他們,算是表示感謝。這些瑣事沒有必要留下等,交代完後,荀貞自與荀攸、文聘、董習諸人出了竹林。
他們的車、馬都在林外,有專人看管。當下,騎馬的上馬,乘車的上車。一行六七人往寺中行去。這片竹林坐落在田野中,面向鄉路,背靠丘陵。鄉路不寬,只能容一車獨行。路也崎嶇不平,騎馬還好,坐在車上顛簸震動。荀攸索性遵行古禮,也不坐了,扶軾而立,隨行在荀貞的馬後。——他是荀貞的子侄輩,是以雖與荀貞交情極好,但在禮節上還是不能逾越。
文聘親帶了一個隨從在前開道,董習與另外幾個隨從扈從在後。馬蹄的的、車輪轔轔。鄉路的兩畔種有樹木,眾人行在連綿的樹冠下,遠近田野蔥蔥,漸離竹林遠去。
荀攸深深地呼吸了口寒涼的空氣,迎著冷風,嘴裡呵著白氣,笑道:“貞之,這鄉下雖然簡陋,一有竹林清幽,二則田野怡人,卻是反比縣裡要強得多了。”
荀貞騎在馬上,回首說道:“你若喜歡,便多住幾天?”
“我倒是想,只是快到正旦了,族裡依例要祭祀祖先,有很多事情要忙,又不像你,在外邊為吏,家裡也沒什麼人,可以清閒。”荀攸說到這裡,提醒荀貞,“再過幾天就是正旦,你可要早點回去,不要耽誤了祭祀、家宴。”
正旦是新年之始。前漢武帝前,依承秦制,“以十月為歲首”,每年的十月初一是正旦,從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開始,改以每年的正月初一為歲首。
每到正旦這一天,舉國上下都要進行隆重的慶賀。朝廷要舉行大型的朝會,公、卿、將、大夫、百官、蠻夷使節、各郡國的上計吏都要朝賀。二千石以上上殿進覲,其餘則上陛(臺階)進覲,分別向皇帝進獻禮物。從光武皇帝開始,朝賀後還要進行祭陵。
皇帝祭祀祖先,民間的百姓在這一天也要祭祀祖先,祭祀完後,再舉行豐盛的家宴。案几便設立在祖先的神位前,全家不論尊卑大小,依次而坐,按照“年少者為先”的順序,依次向家長敬酒祝壽。這個正旦祭祖的儀式和家宴,有些是各家分別單做,有些是全族聚在一起。荀氏是書香門第、簪纓世家,且聚族而居,大多都住在高陽裡,因此是聚族同祭、同慶的。
——諸荀百餘口,各支各脈幾十家,雖同居一里,平時各忙各的,關係疏遠一點的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這每年一次的祭祖、族宴也是族中少年、晚輩們彼此相識、聯絡感情的一個機會。
荀貞應道:“不會晚的。正旦那天,等我拜見完縣君後,就立刻趕回家裡。”他扭著頭說話,看見後頭趕上來了一輛輜車,車後隨著兩個步行的小奴。
荀攸乘坐的是軺車,只有一個車蓋,四面都是敞開的。後頭趕來的這輛輜車四面皆有帷幕,拉車的是兩匹馬,馬嚼子的兩端懸有鸞鈴,隨著行進,鈴聲悅耳。荀攸聽到了鈴鐺聲,也扭過頭去看:“唉喲,後邊有車。”
他的軺車是牛拉的,沒輜車走得快,但道路狹窄,卻也避讓不成,又往前走了一段路,見路邊有個小坡,他將車趕上去,給後頭的輜車讓路。文聘、荀貞、董習諸人亦皆驅馬下地,避讓道旁。
輜車的軾前站了個御者,看打扮是個賓客、徒附的身份。“小禮動,中禮軾,大禮下”。賓客、徒附雖非奴僕、近似奴僕,荀貞一身官袍,荀攸高冠長劍,士子打扮,文聘雖沒加冠,也是鮮衣怒馬,這個駕車的御者不敢無禮,收起馬鞭,扶住車軾,躬身低頭,眼睛看著前頭的馬尾,以示敬意。
荀攸奇道:“貞之,你這鄉野之中,卻也有知禮之人啊!”
大約是聽到了荀攸的說話聲,輜車車屏上的小窗被拉開了一角,露出了個女子的臉,彎眉美目,面頰潮紅,櫻桃小嘴,卻是個熟人,——遲婢。隨即,小窗全被拉開大,又露出了一個男子的臉,胖乎乎的,膚色有些黑。這男子能與遲婢同車而坐,想來只能是他的丈夫費通。
遲婢看見了荀貞,怔了一怔,露出個笑容,看樣子似是已將上次的誤會忘記了。疑似費通的這人拍了拍車廂,叫車子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