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三國之最風流 > 40 荀攸之志

40 荀攸之志(第2/5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漢筆大魔主劍神墓上蒼傾天魔王已死的世界尋找魔王城醫道刺客我是真不想當什麼城主啊給天道打工,我在元界替天行道凌霄仙尊志被放氣的散修絕不放棄,誓要逆襲仙派傳奇三元·三會異界飛龍三妖傳奇三界逍遙遊我在洪荒投資諸天神仙也想發展下線問道仙塵瞎琢磨修仙夢迴春秋逆天狠人

雖在輩分上是叔侄,實如兄弟,彼此調笑,無有忌諱。

“趙文楚?”

——荀攸說的這個趙文楚,名諮,東郡燕(今河南開封延津)人,乃是樂進的同郡老鄉,年少時被舉為孝廉,當今天子登基後不久,又被舉為高第,累遷敦煌太守,以病免還,後又被拜為東海相,上任的時候經過滎陽。滎陽的縣令曹暠是敦煌人,曾被趙諮在敦煌太守任上時舉為孝廉,趙諮是他的“舉主”,因在路旁迎接。趙諮施恩不望報,不想驚動他,車子很快地就過去了,曹暠追趕不上,“望塵不及”,對主簿說:“趙君名重,今過界不見,必為天下笑。”即棄印綬,連官兒都不做了,一路追到東海。

這件事情才發生不久,但已被士子們傳頌。一則讚頌趙諮,一則讚頌曹暠。——由此也可見當時士人重名以及門生、故吏視師長、舉主為“君”的一個風氣。東郡燕縣緊挨著陳留郡,雖位處兗州,但離潁陰不太遠,二三百里地。荀氏諸人都聽說過此事。

風從林外來,遠望溪水粼粼,近處竹林簌簌,清寒入帳,懷中覺冷。

荀貞令正在溫酒的鄉吏把屏風往風來處搬了一搬,緊了緊衣襟,心道:“我說‘望塵莫及’四字時,可真沒想到趙諮和曹暠。”見荀攸一副調笑模樣,又想道,“公達能從一個望塵莫及想到趙諮,又從而想到‘若府君果擢用於我,必將你舉薦’,看來,他這次見府君很有收穫。”

只是有一點想不通:“去年,因上祿令和海的上書,黨錮自‘從祖’以下皆得解釋。從祖,即從祖祖父,祖父的親兄弟。荀氏族中今受黨錮的是荀曇、荀翌二人,他兩人雖已皆沒,但並沒有獲釋,也就是說,‘八龍’一脈的文若諸人從去年起可以開始為官,但公達乃荀曇之孫,卻又怎得解錮?出仕為吏?”

荀曇是荀淑的兄子,也即荀曇的父親是荀彧的從祖,荀彧在解錮之列。但是,荀攸是荀曇的孫子,乃是直系親屬,卻依然還是被禁錮之列的,出不了仕。荀貞腦中靈機一現,想到了一種可能:“莫非……?”當下從容問道,“公達,莫非是府君將欲要舉你為孝廉了麼?”

……

兩漢士子們出仕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個是受上官“察舉”,一個是從下往上走吏道。

察舉在高祖時已有雛形,到文帝時被定為制度。發展至今,察舉已被分為很多科目,孝廉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始行於前漢武帝時,當時因董仲舒的建議,元光元年冬十一月,武帝下詔,令郡國各舉孝廉一人。由此,正式開始了郡國每年察舉孝廉一次的制度。

所謂孝廉,即舉孝、察廉。兩者可合併為一,也可分開舉薦。有時還有恩詔特科,比如本朝的安帝、桓帝就都曾下過令郡國舉薦“至孝”的特科。

孝廉的員額,最初是郡國舉孝廉各一人,到本朝和帝永元四年、五年間,也即八十多年前,和帝接納了司徒丁鴻與司空劉方的建議,改為按人口比例察舉,詔令郡國人口二十萬舉孝廉一人,每二十萬人舉薦一個孝廉,以後遂成定製。再後來,為了優撫邊遠的郡縣,又在永元十三年下詔,允許幽、並、涼三州的緣邊郡,凡人口十萬以上者,也可以歲舉孝廉一人,以廣邊吏、邊民的仕進之路。

具體到舉孝廉後的任用上,前漢時,只要被察舉為孝廉即可出仕為吏,不需要考試。

不需要考試,一被舉薦就能為官,這官吏的職位得來也太過輕鬆,自然就有無數人擠破頭想要得到舉薦。如果碰見清廉正直的官員還好,若碰見有私情私慾的官員,“舉薦”就成了一個謀財、得利的手段,而又除了少數君子外,人孰能無私?漸漸的,這孝廉的察舉制度就流弊叢生了。

或受“權門請託”,或者世家大族之間彼此舉薦,又或者“舉主”為圖施恩,便“率取年少能報恩者”,只選年少、將來能報恩的,年老的不管賢不賢一概不選。

因此到了本朝章帝年間,為了杜絕流弊,為了能招到真才實學之人,朝廷就下詔,加了考校這一項。然而,這種種不好的風氣並沒有因此就被遏制,反而越發嚴重,再至順帝年間,應左雄的諫言,就乾脆明確地加上了考試環節:“諸生試家法,文吏課箋奏”。

——家法,即儒學某一經師的一家之學,比之律學,就好比陽翟郭氏家傳之《小杜律》。本鄉的鄉父老宣博曾在郭家學律,他學的即郭氏家法。文聘在荀衢家學經,荀氏乃戰國荀卿之後,代代皆有大儒,也可以說他學的就是荀氏家法。

左雄對孝廉察舉制度的改革總共有兩項,不但增加了考試環節,並且還規定了年齡:“限年四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原神:開局攻略終焉琪寶超品小廝
返回頂部